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医疗卫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地震发生时:如何科学避险自救?
一、楼房如何避险?
1.选择承重墙多、开间小的厨房、卫生间等躲避。
2.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
3.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
4.不要盲目跳楼逃生。
二、平房如何避险?
1.如果正处于门边,可立刻跑到院子或周边空地上。
2.如果来不及跑,应立刻躲在结实的桌子底下、床旁或蹲在紧挨墙根等坚固的家具旁。
3.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比如棉被、枕头等。
三、办公场所如何避险?
1.迅速躲在低矮、坚固的办公桌旁或承重墙的内墙角等易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
2.躲进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储藏室等。
3.千万不要轻易跳楼。
4.不要在窗边或阳台上避震。
5.不要躲在楼梯处和电梯里,如果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四、大型公共场所如何避险?
1.地震时就近在牢固物旁蹲伏,震后有序撤离,避免拥挤。不要乘坐电梯,不要在楼梯处停留。
2.如果在体育馆、影剧院内,就地蹲在排椅旁,注意避开悬挂物,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
3、如果在商场、展览馆、饭店等处,要选择内墙角、柱子旁、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旁,迅速蹲下。避开玻璃柜门、门窗和玻璃橱窗;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同时保护好头部。
五、户外如何避险?
1、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2、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和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3、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4、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等物的堆放处。
六、野外如何避险?
1、首先要注意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当遇到山崩、滑坡的时候,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此外,还可以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如茂密的树丛等),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2、如果在河边、湖边、海边时,要小心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致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
地震发生时:被埋压应该怎么办?
1.要树立生存的信念,相信一定能获救,尽最大可能保护好自己。
2.迅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改善周围环境,扩大生存空间,寻找和开辟脱险通道;当有异味或尘土较多时,应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保证呼吸畅通。
3.避免大喊大叫,尽量保存自身体力。当听到动静时,可以选择用砖头、铁器等物品来敲击铁管和墙壁,或吹响口哨,发出求救信息。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寻找和节约食物、饮用水,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5.如果身上有外伤出血的话,要及时用衣服进行包扎止血,如果发生骨折,应视现场情况选取适合的材料进行固定。
地震发生时:逃生避险三大误区
误区一:
× 发生地震马上逃往户外
√ 如果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应首选室内避震。地震发生在一瞬间,人在出入建筑物时,被砸伤的概率较大;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都有倒塌的危险;住在高层的人如果同时往外逃,容易发生混乱。
误区二:
× 躲入衣柜等家具里
√ 衣柜虽然结实,但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躲在柜子里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救援。
误区三:
× 趴在地上或躺着等待救援
√ 最好的姿势是,双手护头、曲身侧卧(保护脊椎)。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比较危险。因为这样会使身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大,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的灵活活动。
地震后:如何应对次生灾害?
1.煤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要逆风匍匐逃离火场,向安全地方转移。
3.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向,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参考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应急管理部等
供稿:卫生应急处置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