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炎炎夏日,预防“两热”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近期,福州气温较高、降雨较多,蚊虫已进入繁殖高峰期,登革热、基孔肯雅(简称“两热”)传播风险较大,防蚊灭蚊是预防“两热”的关键,需要每一位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

  “两热”分别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引起的两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两热”主要靠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即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

  “人→蚊→人”传播链是“两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病后5天或发病后的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打喷嚏、咳嗽传播。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经常有较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地区包括:加勒比海地区、巴西、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太平洋岛屿等。

  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经常发生输入引发的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大部分地区主要发生在6月以后,多在8-10月达到高峰。

  基孔肯雅热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

  2025年1月至6月,已有14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约22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和80例死亡病例。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在广东和云南等地引发本地疫情,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

  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报告病例已超4000例。目前,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刻,公众要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等措施。



  如何预防两热?

  预防“两热”,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关键。

  时就医排查,主动配合

  外出前,请提前了解目的地“两热”流行情况,从“两热”流行地区返回后,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特别是有“两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且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的市民,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配合进行检查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获得准确诊疗,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市民朋友们,清洁家园,人人有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共同打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供稿:急性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