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关于登革热,你要知道这些!

发布时间:2025-07-16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近日,台风过后雨水增多,全国登革热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4.6%,一场“人蚊大战”正在悄然上演。国家疾控局发布紧急提醒:我国已进入夏季登革热高发期。截至6月1日,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较2024年同期上升24.6%,自第16周以来病例数持续上升。

  7月8日,国家疾控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列为传播风险最高的Ⅰ类地区。

  福州市疾控中心提示:台风带来的持续雨水使积水坑洼增多,蚊虫孳生场所增加,登革热感染风险显著增高。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这些你最关心的问题需要立即了解。

  一、登革热到底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

  不同于流感或新冠,登革热不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当蚊子叮咬登革热患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经8~10天复制增殖到达其唾液,随后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二、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

  典型登革热感染后常突发39℃以上高热,伴随“三痛”——头痛、关节痛(俗称“骨痛热”)、肌肉痛,以及皮疹。

  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疲乏、厌食、恶心,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倾向或休克,危及生命。

  三、为什么今年要特别警惕登革热?

  2025年的疫情形势尤为严峻。截至6月1日,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较2024年同期上升24.6%。

  自第16周以来登革热报告病例数持续上升,虽在第20周较第19周略有下降,但第21和22周病例数仍较第19周上升明显。

  加上近期台风带来的持续雨水天气,积水坑洼增加,蚊虫孳生场所显著增多

  四、哪些地区风险最高?

  根据最新发布的《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全国按传播风险分为四类地区:

  Ⅰ类地区(最高风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Ⅱ类、Ⅲ类、Ⅳ类地区风险依次降低。

  该分类基于媒介伊蚊分布、活动期长短及既往疫情情况综合评估,并将根据风险变化动态调整。

  五、如何有效清理蚊虫孳生地?

  清除积水是防控登革热的根本措施。雨后和洪水退后要立即行动:

  翻盆倒罐:倒置积水的闲置容器,清除所有可见积水。

  填平坑洼:及时填平积水坑,减少蚊虫孳生场所。

  水生植物管理:定期给水生植物换水并认真冲洗根部,清理蚊卵与幼虫附着。

  储水容器处理:如需要储水要盖好盖子,存放不超过5天。

  蚊虫的孳生与繁殖离不开水,降雨过后各类环境中的小型容器、隐蔽角落的散置垃圾、废弃防水布,排水系统的雨水井、废弃轮胎等积水环境都会成为蚊虫孳生的“天然温床”。

  六、下雨能把蚊子幼虫冲走吗?

  不能。许多人以为雨水会冲走蚊子幼虫,但事实恰恰相反。积水中孳生的蚊幼会沉入水底,很难被雨水完全冲走。

  暴雨过后,温湿适宜,水中的蚊幼会大量羽化,造成蚊虫密度迅速上升。雨后的灭蚊工作更为重要。

  七、如何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个人防护需采取全方位措施:

  穿着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

  驱蚊剂使用:使用含有效成分的蚊虫驱避剂喷涂暴露皮肤和衣物(婴儿选用儿童专用款)

  时间选择:避免在白纹伊蚊活跃期(上午6-9点、傍晚16-19点)在潮湿、树木繁多的地区逗留。

  居家防护: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在蚊虫活跃期使用蚊香等防蚊物品。

  八、去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

  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是登革热高发区。国家疾控局提醒:从国内外登革热流行区返回的人员应开展自我健康观察。2周内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

  在本地,要特别注意垃圾站、排水排污管道周边、废弃轮胎堆放处等蚊虫易滋生区域。

  九、被蚊子叮咬后该怎么办?

  被蚊子叮咬后不必恐慌,但需密切观察:

  清洗叮咬处:用肥皂和水清洗叮咬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抓挠:抓破皮肤可能导致继发感染

  观察症状:叮咬后114天内如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报告旅行史: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是否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什么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突发高热:体温达39℃或更高。

  严重疼痛:剧烈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痛或肌肉痛。

  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呕血等。

  预警征象:持续呕吐、腹痛、嗜睡、烦躁不安。

  休克表现:四肢湿冷、脉搏细弱、尿量减少。

  十一、登革热有特效药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退热:体温超过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

  补液: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静脉补液。

  止血:有出血倾向者可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重症监护:出现休克表现需立即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最新防控方案强调要“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病例,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死亡病例发生风险”。

  十二、感染登革热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吗?

  得了登革热后,在传染期间(一般持续至发病后5天)被伊蚊叮咬,血液中的病毒可感染蚊虫媒介,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蚊子便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家庭聚集性感染属多发事件,轻症患者居家治疗期间应切实做好防蚊隔离措施(例如,使用蚊帐、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产品等)。避免将登革热传染家人,保护家人健康。




  参考来源:国家疾控局、健康报、东莞疾控

  供稿:卫生应急处置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