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Patrick Manson 1878 年在我国福建厦门提出班氏丝虫由库蚊传播, Ronald Ross 证明了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事实。之后相继证明黄热病、登革热、委瑞内拉马脑炎等重要疾病都以蚊虫为传播媒介,人类认识到了蚊虫防治的重要性,从而蚊虫防制成为医学昆虫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重要蚊媒病的防治由于没有疫苗、特效药物或药物抗性等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蚊虫的防制。除此之外,蚊虫骚扰刺吸人血,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蚊虫综合治理的概念
从蚊虫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本标兼治而以治本为主,以及有效、经济、简便和安全,包括对环境无害的原则,因地和因时制宜地对有害蚊种,综合采用环境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其他有效手段,组合成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把防治对象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并在有条件的局部地区,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或/和减少骚扰的目的。蚊虫综合防治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多途径切断蚊虫生活周期,根本上是通过改造净化各种水源,减少积水等方法,美化环境,清除孳生场所,缩小蚊子幼虫成长所必需的生存空间,杀灭成虫。既解决了因大量杀虫剂的应用蚊虫而导致的抗药性问题,也降低了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收效更大。
二、综合治理工作的区域划分及不同策略
灭蚊工作范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灭蚊区,通常是指市区或市区的大部分,这是灭蚊的主战场。二是灭蚊区外围的防护带,一般是城乡结合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治或减少蚊虫侵入灭蚊区。在灭蚊区,采取治本清源的策略,通过清除孳生场所,辅以杀灭幼虫,以控制或杜绝蚊虫发生,并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成蚊防治;在防护带则有所不同,以成幼兼治为原则。
三、环境防制
环境防治是通过环境治理,包括环境改造、环境处理以及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习惯,以防止或减少蚊虫的孳生繁殖,或减少人类与媒介的接触而避免其侵害。
四、化学防制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天然或合成的毒物,以不同的剂型(粉剂、乳剂、油剂、水悬剂、颗粒剂、缓释剂等),通过不同途径(胃毒、触杀、熏杀、内吸等),毒杀或驱走害虫。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