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冬日抗冻指南:冻疮预防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5-02-07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每到冬天,不少人就开始苦恼,稍不注意,手脚、耳朵等部位就可能长出冻疮,又痒又难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冻疮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一、冻疮产生的原因

  冻疮的形成主要与寒冷、潮湿的环境密切相关。当皮肤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肢体末梢部位,如手指、脚趾、耳朵等,血液供应相对较少,更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同时,潮湿会加速热量散失,使局部皮肤温度进一步降低,这就给冻疮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此外,个人体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末梢血液循环较差、手足多汗、缺乏运动以及营养不良的人群,往往更容易长冻疮。

  二、冻疮的症状表现

  初期的冻疮,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的斑块或肿胀,摸起来有点硬,患者会感到局部有麻木、发凉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冻疮部位会变得瘙痒难耐,尤其是在受热后,瘙痒感会加剧,让人忍不住想去抓挠。如果冻疮比较严重,皮肤可能会出现水疱、溃疡,不仅疼痛明显,还容易引发感染,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三、预防冻疮的有效措施

  1.加强保暖

  这是预防冻疮的关键。在寒冷的天气里,要根据气温及时增添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厚袜子和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在冷空气中的时间。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更要做好全方位的保暖措施。比如,选择防风又保暖的羽绒服,帽子要能遮住耳朵,手套要贴合手部且保暖材质优良,像羊毛、羽绒材质的手套就很合适。

  2.促进血液循环

  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像慢跑、跳绳、爬楼梯等,能够有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让血液更好地流到肢体末梢部位。对于久坐或久站的人群,要定时活动一下身体,伸展四肢,跺跺脚、搓搓手,促进手脚的血液循环。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水温控制在40-45℃左右,浸泡15-20分钟,既能温暖身体,又能改善脚部血液循环。

  3.保持皮肤干燥

  潮湿的环境容易加重冻疮的发生,所以要保持皮肤的干燥。在洗手、洗脚后,要及时擦干水,尤其是手指缝、脚趾缝等部位。如果容易出汗,要勤换鞋袜和手套,避免汗液长时间浸湿皮肤。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接触冰冷的水,如果不小心弄湿了手脚,要尽快擦干并换上干燥的衣物。

  4.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预防冻疮也有一定的作用。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抗寒能力。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像瘦肉、鱼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E,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预防冻疮有一定帮助。

  5.提前防护

  对于往年容易长冻疮的部位,可以在入冬前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涂抹一些具有预防冻疮作用的药膏或护肤品,像冻疮膏、凡士林等,它们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寒冷对皮肤的刺激。另外,也可以每天对容易长冻疮的部位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冻疮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大病,但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只要我们在冬季做好以上这些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冻疮的发生概率,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轻松度过。

 

 

 

  供稿:健康教育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谢兆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