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冲上了热搜:重庆市潼南区发生一起8名小学生落水事故。起因为同学间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河边玩耍,期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经全力搜救打捞,8名落水小学生全部打捞出水,但均已无生命体征。
溺水,是夏季最常见的意外事故。今年入夏以来,多地均有发生落水事故。而随着暑假的来临,天气炎热,加之南方汛期降雨强度加大,学生落水事件将会频发。因此,大家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特别是学生及家长。同时,要了解和学会自救方法,并掌握一些施救措施。但要特别提醒的是,不会游泳者和泳技不佳者,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救人。
落水自救:抓住身边的漂浮物
若落水者完全不会游泳,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在等待救援时,可通过“水母漂”姿势保持体力,即缩头,双手抱膝,膝贴着胸,像水母一样静静漂浮。当换气时双手向下压水,双足前后夹水,利用反作用力抬头,瞬间吸气,继续呈漂浮状态,这样在水中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会仰漂的话,自救效果更好。 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如若是会游泳者因为抽筋发生溺水时:1.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2.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3.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落水时,身边的有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借住它们的浮力浮在水面,寻找机会抓住建筑物、大树等固定的物体。
施救:不要轻易放弃抢救
1.发现有人溺水,应该立刻求援,并拨打120。
2.下水救护时,如果溺水者并未昏迷,应从溺水者的后方向其靠拢。如果溺水者已经昏迷,可从正面向其靠近。如果溺水者呈俯卧姿势,要轻轻地用双手夹住患者,并将其身体翻转过来,呈仰卧姿势。用手腕托住溺水者的下颌,让其头部露出水面,然后游向岸边。
3.溺水者的颈部有可能受到损伤,因此要保护好颈部,尽力保持呼吸通畅。
4.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尽量放在平坦的地方,使其仰卧,检查是否有脉搏和呼吸。
5.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污物。
6.如呼吸心跳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7.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8.现场救护成功,擦干溺水者的身体,用较厚的布裹住溺水者全身进行保温,再将其立即送往医院。
心肺复苏:可挽回溺水者生命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施救者(救生员)需要即刻识别其是否还有反应和呼吸(及脉搏),及时开始心肺复苏。首先要清理开放气道,给予5次人工呼吸,然后开始胸外按压,保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有了反应和呼吸。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按语音提示使用。
提示:各种控水法不要再做了
控水法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如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其源于人们早期对溺水急救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等技术的建立,控水法早已被摒弃。现在医学明确,控水法会拖延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
夏季到来,溺水事件多发,家长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做好安全宣教,提醒孩子如果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馆,不要到荒郊野外野泳,让孩子远离危险地带。遇见突发事故不准贸然自己下水救人。
(综合网络信息编写)
(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