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了解引起腹泻的几种大肠埃希氏菌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大肠埃希氏菌为人体内和自然界中十分常见的细菌,早在1885年就被发现,但在长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正常肠道菌群组成部分,对人的机体不会造成损害,直到20 世纪,部分学者才认识到特殊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多数大肠埃希氏菌是无害的,但是部分毒力基因菌株易导致人体发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引起流行性疾病和地方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带菌率为2%-8%,高的可达44%。成人患肠炎、婴儿患腹泻的时候,带菌率可达29%-52%。大肠埃希菌可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和土壤,进而直接或者间接污染食品。食品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低不一,高的可达18.4%。饮食行业的餐具容易被大肠埃希菌污染,检出率高达5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0.5-1.6%。
  根据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和致病基因,临床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导致机体腹泻的十分重要的病原体类型。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几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这类致腹泻性大肠杆菌发现于1982年,腹泻由轻至重,轻型没有血便,重型者可表现为粪便几乎全部为血液,多数病人没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成年人有时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主要血清型是O157:H7,O26:H11。大肠杆菌O157:H7腹泻病人中,约有8%发展为这种综合征,出现比例可不同于其它血清型,EHEC可产生毒力甚强的毒素,称为志贺毒素1和2 (也称为Vero细胞毒素)。
  牛是EHEC最重要的贮存宿主,在人传人过程中,人也可以作为贮存宿主。主要传播方式是摄入了被反刍动物粪便污染的食物。在家庭内、儿童保健中心和监护机构,有直接的人传人现象发生。饮用水和娱乐场所用水被病原体污染时,可发生水源性传播。潜伏期相对较长,2~10天,中位数3~4天。成人排菌的持续时间,典型的是1周或稍短,但有1/3的儿童的排菌时间为3周,延长的携带状态不常见。对易感性和免疫力之间的差异知之甚少,但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当中,5岁以下儿童感染最高,且发展成为HUS的危险性最高,年长者中出现合并症的危险性也在增加。
    
  2、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病原菌。产肠毒素菌株可与霍乱弧菌一样,产生大量无血或无粘液水样便,可发生腹部痉挛、呕吐、酸中毒、衰竭和脱水,可有或无低热,症状持续通常不会超过5天。 ETEC可产生单一的不耐热肠毒素(LT)、单一的耐热肠毒素(ST)或同时产生两种肠毒素(LT/ST)。最常见的O血清群包括O6、O8、O15、O20、O25、O27等。
  发展中国家3岁以下的儿童会发生多次ETEC感染,最终获得免疫,年龄稍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发病很少。感染可发生在到发展中国家旅游的发达国家旅游者中。ETEC感染大多具有种特异性,人是这些能引发人腹泻的菌株的贮存宿主,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行传播。污染的婴儿断奶食品可能对婴儿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手的直接接触传播罕见。
  通过对爆发和接受仅有LT或仅有ST菌株感染的志愿者研究进行观察发现,潜伏期短至10~12小时。两种毒力基因(LT/ST)都有的菌株感染志愿者实验研究发现,潜伏期通常是24~72小时。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                   
  可引起肠道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类似于志贺氏菌属引起的炎性疾病。在临床上,水样腹泻症状比痢疾更常见,症状往往开始于剧烈的腹部痉挛、不适、水样便、里急后重和发热,不到10%的病人会进一步发展为多次、量少、含血和粘液的稀便。主要的O血清群包括O28ac、O29、O112、O124、O136、O143等。
  较少见,主要感染少儿和成人,发展中国家EIEC感染呈地方性,其导致的腹泻占就诊腹泻病人的1%~5%。贮存宿主为人,有限的证据提示EIEC通过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传播。在志愿者试验和爆发时观察到的潜伏期可分别短至10小时和18小时,而对EIEC的易感性和免疫性知之甚少。
   
  4、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是最早发现的一种致泻性大肠杆菌,20世纪四五十年代研究某些O:H血清型时,发现与婴儿夏季腹泻、育婴室腹泻爆发和社区婴儿腹泻流行有关。此类腹泻几乎仅限于1岁以下儿童,引起含有粘液的水样泻、发热和脱水。这种婴儿腹泻不仅严重而且持续时间可以延长,在发展中国家可能导致高病死率。主要的O血清群包括O55、O86、O111、O119、O125、O126等。贮存宿主为人,可通过被病原体污染的婴儿配方食品和断奶食品传播。在育婴室,如洗手不当,能通过污染物和被病原体污染的手传播。
  在成人志愿者试验中观察到的潜伏期为9~12小时。尚不知同样的潜伏期是否适用于婴儿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感染,母乳喂养期的婴儿很少感染EPEC。
    
  5、肠聚集性大肠杆菌/聚合性粘附大肠杆菌(EAggEC)
  在发展中国家,此类导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正日益被认为是引发婴儿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因,而且它可能是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动物模型表明,此类大肠杆菌可以引起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变化,EAggEC可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聚集的细菌和粘液可以形成一层厚的生物膜。大多数EAggEC编码一个或多个细胞毒素/肠毒素,这些细胞毒素/肠毒素被认为是引起被该病原体感染的婴儿和儿童产生粘液性水样腹泻的原因。潜伏期估计在20~48小时。最常见的EAggEC O血清群是O3:H2和O44:H18。很多EAggEC菌株最初表现为粗造的菌株,缺乏O抗原。
   
  6、广泛性粘附大肠杆菌 (DAEC)  
  已发现的第6种致泻性大肠杆菌是广泛性粘附大肠杆菌,它的名字源于在组织培养时,这种细菌与HEp-2细胞的粘附特征。DAEC是最少被明确描述的一类致泻性大肠杆菌。发展中国家的几次流行病学现场研究发现,儿童腹泻中DAEC显著高于匹配的对照组;其它研究没有发现这种差别。最初的研究证据提示,DAEC对学龄前儿童的致病力可能强于婴儿和初学走路的儿童。用DAEC的2个菌株感染志愿者后没有引起腹泻,也没有此类菌株引起爆发的报道。目前,对DAEC的贮存宿主、传播方式、宿主危险因素或传染期的了解很少。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