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食源性致病菌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发布时间:2020-04-28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官网     字号: | |

  一、概述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俗称大肠杆菌,为德国科学家Escherichi于1885年首先发现,主要存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属于肠道的正常菌群,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也有部分大肠埃希菌能使人类致病,引起腹泻。有6种主要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和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DAEC)。每种均有不同致病机理和毒力特点,而且由各自由不同的O:H血清型菌株引起,也可见到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常通过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或手传播。

  二、危害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不同亚型导致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导致人群发生腹泻,以大家较为熟悉的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为例,它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是导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暴发的罪魁祸首,该血清型除了导致腹部剧烈痉挛性痛和腹泻外,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死亡。

  三、最常见的污染食品

  常见污染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感染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四、典型症状

  不同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症状各不相同。常见的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腹痛、恶心、发热、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等,婴幼儿多表现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对于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人感染后的大约4~9日后发病,腹泻后排菌时间可达2~62日,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有时类似于阑尾炎的疼痛,并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及出血倾向)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器官损害,病情严重者死亡。

  五、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且老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往往较重。

  六、预防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传播途径为经食物和水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因此,对普通居民而已,预防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意食品和饮水卫生:不吃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牛奶、肉等动物性食品。不吃不干净的水果、蔬菜。剩余饭菜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加工食品需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2.防止接触传播: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必须接触时要特别注意个人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接触生鲜的牛肉、牛奶、牛肉或牛奶制品、鸡肉、猪肉、羊肉、蔬菜、水果等也均需要洗手,洗手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步清洁洗手法。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