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食源性致病菌之副溶血性弧菌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一、概述

  副溶血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兼性厌氧菌,为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此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二、症状

  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如海洋鱼类、虾、蟹、贝类,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副溶血性弧菌常导致肠胃不适,表现为急性胃肠炎,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呕吐,洗肉水样便等,腹泻每日5~6次,体温一般为37.7~39.5℃,大约2~3天才能恢复。重症者可出现脱水、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少数重症者可引起原发性败血症。

  三、来源和传播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我国华东地区沿岸的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7.5%~66.5%,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除了海产品外,畜禽肉、咸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海水是本菌的污染源,海产品、海盐、带菌者等都有可能成为传播本菌的途径,另外有肠道病史的居民,渔民带菌率偏高,也是传染源之一。

  四、治疗

  一般处理:卧床,适当口服补液盐,静脉输液以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抗菌药物治疗:轻症患者一般不需抗菌药物,重者可给予庆大霉素、阿米卡新、诺氟沙星等。对症治疗:腹痛者可适当给予镇痛解痉药;休克患者,除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

  五、预防方法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应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保持清洁;生熟食物分开切、分开储存;把食物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同时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副溶血性弧菌生命力顽强,预防的关键措施是不生吃海产品,同时防止交叉污染。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