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公共卫生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发布时间:2019-11-27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字号: | |

  每天,世界上都会有人因所吃食物而生病,由这种方式所得的疾病叫食源性疾病,这种疾病源于食物中的危险微生物和/或有毒化学物。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公布的食品安全重要事实中指出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食品可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据估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几乎每10人中就有1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病,并有42万人死亡,造成3300万健康生命年损失(残疾调整生命年)。而腹泻病是消费受污染食品引起的最常见疾病,每年导致5.5亿人患病,23万人死亡。不安全的食品造成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尤其影响到婴幼儿、老人和病人。

  实际上,大部分食源性疾病是可以通过正确的食品操作来预防。经过食品安全专家和风险信息交流工作者的共同努力,WHO推出了便于人们简单了解和普遍应用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宣传海报。

  一、保持清洁

  核心内容:操作食物之前要洗手,制备食物过程中要经常洗手;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毒所有用于制备食物的设备表面;避免昆虫、害虫及其它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触食物。

  原因:虽然大多数微生物不不致病,但危险微生物广泛存在泥土、水、动物和人体中。手、抹布、厨具,尤其案板,都会携带这些微生物。食物与之稍有接触,就可以被污染,从而导致食源性疾病。

  二、生熟分开

  核心内容:将生的肉、禽、海产食品与其它食物分开;处理生食物要用专用的设备和用具,如刀具和案板;将食物存放在器皿内,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原因: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禽、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存放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

  三、做熟

  核心内容: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制备汤或炖菜(煲)等要煮沸,确保温度达到70℃。煮肉和禽类食物时,确保汁水是清的,而不是淡红色。最好使用食物温度计; 熟食二次加热时,要彻底热透。

  原因: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的危险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末、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的禽。

  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核心内容: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食用前应保持食物达到足够的温度(超过60℃);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地贮存食物; 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原因:如果以室温下存放食品,微生物可以迅速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有些危险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长。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材料

  核心内容:使用安全的水或将水处理成安全的; 挑选新鲜和卫生的食品;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如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在要生吃时;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原因:食物原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污染。在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能生成有毒化学物质。谨慎地选择食物原料并采取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清洗、削皮,可减少风险。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