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寄生虫与地方病

稳固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守护人群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血防,防的是血吸虫病,对于这词,许多年轻人觉得陌生,但在几十年前,血吸虫病让人谈之色变,被称为“瘟神”。
  2024年4月8日,我们迎来了全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都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血吸虫病消除的标准。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1种/类被忽视热带病之一。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到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间也称之为“大肚子病”。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实施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第二阶段是1980年代中期到2003年,主要采用人畜化疗的综合防治策略;
  第三阶段是从2004年开始至今,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每个阶段的防治成果都是我们与血吸虫病斗争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福州市一直在行动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市积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较早控制住了血吸虫病疫情并不断巩固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于197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86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未再发现本地感染血吸虫病病例、病畜和感染性钉螺,2016年通过国家维持消除血吸虫病状态复核。目前全国仍有109个流行县(市、区)尚未达到消除标准,我市仍有3万多平方米的环境有钉螺孳生,存在传染源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为确保我市血吸虫病监测体系灵敏高效,综合防治措施科学有效,血吸虫病消除状态持续稳固,福州市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福州市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行动方案(2024-2030年)》。


  《行动方案》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消除血吸虫病的信心和决心,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防治方针。
  第二部分是行动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强化输入性传染源控制,有效压缩钉螺面积,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巩固血防成果。
  第三部分是防治策略。实施以重点区域钉螺控制与输入性传染源防控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防治,持续维持我市血吸虫病消除状态。
  第四部分是重点任务。精准实施消除血吸虫病“六大行动”,即:综合控制钉螺行动、输入性传染源监测防控行动、病人救治管理行动、监测预警响应行动、健康教育促进行动、专业能力提升行动,每项行动均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实施范围和工作指标。
  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机构和人员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确保消除进度可控、成效可见。
  第六部分是效果评估。建立健全效果评估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和省里部署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市人民政府

供稿: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缪宏阳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 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