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户外作业劳动者,尤其是进入林地、草地等可能存在节肢动物环境的劳动者,被叮咬的风险要远高于其他人群。
常见的户外作业劳动者包括农民、牧民、伐木工、在野外进行训练的军人、园艺工作者、野外考察勘探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水利、地矿、石油、交通、建筑等涉及野外施工的工作者。
户外作业劳动者被蚊子、蚂蚁、蜜蜂、蜈蚣、蝎子等有害生物叮咬概率较高。蚊虫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包括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寨卡病毒和黄热病等,上述疾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4个小妙招,预防蚊虫叮咬
1.减少进入有害节肢动物聚集区域,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进入有害节肢动物聚集的区域。
2.消灭蚊虫孳生地。需要在野外住宿的,一定要将营地设在远离有害节肢动物、蛇类聚集的区域;或对现场进行整理,清除积水,彻底清除杂草、积水、灌木丛、地下洞穴等蚊虫孳生的环境;定期喷洒杀虫剂等药品降低有害节肢动物密度。
3.合理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户外作业劳动者在进行户外作业时,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要穿长筒靴、长裤、长袖工作服;如果现场蚊虫密度特别大,还应当佩戴防蚊面罩;必要时可在皮肤或衣物表面喷洒驱虫药物。
汗腺分泌较为旺盛的人,更容易被蚊虫叮咬,建议此类人群尤其要加强自我防护。
4.注意控制好户外作业时间。蚊虫活动高峰期为黄昏、夜间,尽量减少此期间的户外作业。
2个步骤,处理蚊虫叮咬伤口
1.被毒虫蜇伤后要妥善处理伤口
被黄蜂、毒蝎、毒蜘蛛等毒虫蜇伤后,可先用胶布粘除遗留在皮肤上的毒毛。若伤口周围出现皮炎,如起丘疹、风团或红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可用肥皂水、苏打水或炉甘石洗剂清洗局部皮肤,并在患处涂抹碘酒或止痒药膏。
2.处理好伤口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若被黄蜂蜇伤咽喉、口腔等部位,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警惕因蜇伤导致的喉头水肿。若出现肌肉痉挛、全身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蚊虫叮咬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荨麻疹、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如出现寒战、高热、大量出汗等症状,很可能是疟疾感染,应尽快检查化验。若发病前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热且体温迅速升高至39 ℃以上,同时感头痛、腰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骨骼关节疼痛剧烈,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出血、休克等症状时,应考虑登革热可能。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杀死登革热病毒,治疗主要是尽快就医对症。特别需要警惕:在疟疾流行地区,无论是否有蚊虫叮咬史,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大量出汗等疟疾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第一时间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来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公众号
供稿:职业卫生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 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