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放射与职业卫生

常见放射性事故的危害与防控

发布时间:2018-12-27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1996年1月5日,宋学文永远忘不掉这个日子。当天早上7点半,身为吉林某建筑公司工人的他,途径一处乙烯裂解炉施工现场时捡到了一串闪着光的“钥匙链”并随手放入口袋中,之后的几个小时他先后出现头晕呕恶心、呕吐倒地等情况,噩梦就此降临。而这串“钥匙链”是工地遗失的用于工艺管线探伤的伽马放射源,即核放射物质铱-192。从健康的人到一级残疾人,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条看似普通的小链子。宋学文,中国首例核辐射案受害者,目前四肢仅剩右臂,治疗费用成最大难题。   

  除了福岛核电站那样的大事故外,类似宋学文这样的事件还不少,如1990年上海“6.25”、1999年河南“4.26”、2004年山东济宁“10.21”以及2014年南京“5.7”192Ird源放射事故等。由于对放射源的认识不足,将放射源当宝贝捡回家,无防护,近距离,持续遭受数倍核辐射,严重的死亡,救治及时的虽保住了生命,也已是体无完肤。其中,南京“5.7”事故在源强、受照方式、卫生应急、剂量估算、临床救治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类事件,都属于放射性事故(放射性事故是指核电站的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事故类型编辑

  1、 核反应堆事故

  在当今的电能中,核能发电是典型的形式。与其它发电形式相比较,核能发电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污染十分小、稳定性也颇高。因此,核能发电成为了主要的发电形式之一。但核能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核能一旦被泄露,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曾经出现过一次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最终使得不少放射性物质(γ射线、β射线、α射线)蔓延到周边空气中,这些放射物没有颜色和气味,不容易被人察觉,随着放射物的蔓延,事故周边有1400多名居民因为感染了放射物质而在短时间内死亡。

  2、放射源丢失事故

  在如今的教育、医学和工业等领域中,放射源被投入了使用。而目前世界范围内也将发射源视为工业产品,允许其买卖及使用。据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5枚放射源存在。如果放射源使用得当,将在不同领域发挥有效作用。如果放射源管理不善,就可能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陕西,有一名男子无意中在枯井内挖掘到了一枚放射源,这名男子并不识得放射源,还误以为是什么宝贝,便将放射源揣在兜里,准备拿回家去。结果,回家后不久,这名男子就开始呕吐和恶心,其原因是放射物质侵入到男子体内,照顾男子的家人也受到放射侵害,最终男子一家无一幸免,死于急性放射病。

  3、医疗照射事故

  X射线是当今医学领域运用较多的核照射放射。尽管,X射线照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医学难题。但是,X射线照射的现实危害也不容忽视。医学实验证明:如果患者接受了X射线照射,同时照射剂量颇高,那么患者因此而患白血病等疾病的可能性将远远增加。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某家医院曾经出现过类似事故。医学在给患者进行X射线照射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剂量加到了原来的十倍,结果该患者在接收照射之后,出现反应迟钝、剧烈头疼和血小板急剧减少等症状,在住院后的50天左右,该患者死亡,这家医院也因此赔付了患者家属大笔的医疗事故费用。

  4、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

  在核设施完成各类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废水或者废气产生,这些废水和废气与其它废物混合到一起,便称为放射性废物。一般来讲,核设施的生产管理机构会针对放射性废物做一定的处理,避免其转移到居民的日常生产或生活中,否则将给居民带来极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的某个小镇上,由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系统失灵,导致不少放射性废物内部出现爆炸,爆炸后的放射物便随之进入到周边空气中,以至于周边环境被大肆破坏。

  事故特点编辑

  1、威胁健康

  从现实情况看来,核辐射事故所带来的健康威胁极大,核辐射事故在发生的瞬间,会有大量放射物质蔓延到周边空气中。随着放射物质的扩散,极可能进入到居民生活区中,从而让居民感染到放射物。放射物一旦进入到了居民身体中,其对居民健康威胁极大。对普通居民来讲,体内感染放射物之后,将会出现腹泻、脱发、出血和头晕等症状。而对孕妇来讲,如果体内感染放射物,孕妇所受到的危害则更大。一方面,孕妇自身会受到健康危害。另一方面,孕妇自贡中的胎儿也会受很大影响,出现畸形或者死亡的情况,即便胎儿能够顺利降生,也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其智商会明显低于普通孩子。

  2、照射途径及来源多样化

  尽管引起核辐射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核辐射事故的照射途径及来源进行总结,可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内照射,第二类是外照射。放射物通过居民饮食或者空气吸入等方式进入到了居民体内,便称之为内照射。放射物通过医疗照射和职业照射等方式,让居民感染到放射物,那么便称之为外照射。医疗照射主要指的是放射治疗及X射线照射等方式。职业照射主要指的是从事的工作与放射物密切相关。

  3、引发恐慌

  随着科技的普及,居民对核辐射、核辐射事故及放射物感染等的了解越来越多,居民渐渐认识到核辐射事故的巨大危害。因此,居民对于核辐射事故也是十分惧怕。一旦某地区有核辐射事故出现,那么该地区附近的居民将惶恐不安。普通居民难以饮食下咽,害怕自己随时可能死亡。孕妇则更加严重,不仅担心自身安危,也担心腹中孩子是否能安全降生,由此引发的流产较多。在上述谈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核事故中,核电厂周边区域的居民在得知事故情况后,十分恐慌,有人开始宣传说某种抗辐射药能抑制体内放射物,不少居民听信了谣言,纷纷购买抗辐射药,而药店也因此哄抬物价,将抗辐射药的价格标到原来的五倍以上,而实际上这种抗辐射药并没有真正的抗辐射效果,不少居民在慌乱中受骗,周边区域的社会秩序迅速被打破,前苏联中央政府不得不立刻下令停止抗辐射药的售卖,并派遣专业人士到相关区域维护居民生命安全,同时派遣大量警察维持社会秩序。

  4、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

  在核辐射事故出现后,不仅对社会秩序冲击极大,而且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首先,放射物会在空气中蔓延,而且蔓延的速度极快,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一个区县到另一个区县,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所以其波及的范围非常大。其次,正是因为波及范围广,放射物所危害的人群数量才较大。只要某区域的空气中夹杂着放射物,那么该区域中生存的所有居民都可能感染放射物。再次,放射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会特别长,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如果某区域出现放射物,在将来的10年甚至20年时间里都会有放射物存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消除放射物,而居民所受的危害也将持续很长时间。[2]

  应急响应措施编辑

  主要应急响应行动及其要求

  启动应急响应和通告一旦发现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设施处于辐射事故应急状态,设施事故现场的负责人应立即向该设施的领导或应急响应组织负责人报告。设施的领导或应急响应组织负责人则应按应急计划或程序指令启动应急响应,指挥控制缓解事故,按照《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如应急事态特别紧急,设施事故现场的负责人有义务主动承担起指令启动应急响应和指挥控制缓解事故的责任。应用单位(或法人)应对所使用操作的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定期进行盘查。若发现丢失或被盗,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1、事故的控制

  缓解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紧急及后续行动来控制缓解事故,以减小事故后果,使设施中的放射源或辐射装置恢复到安全状态。在设施的应急计划或程序中,应当具有可采取的控制缓解行动(例如在设施内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情况下,是关闭设施的通排风系统,让放射性物质滞留在设施建筑物内,还是继续运行通排风系统,让放射性物质排放到大气中稀释扩散),并制定用于采取这些行动的实施程序。对履行控制缓解行动的设施内应急人员、外来支援人员(如当地消防队员)和急救人员,应提供适当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

  2、普通受伤人员

  急救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设施的辐射事故应急状态,可能是由火灾或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在这类情况下,人员可能受到非辐射因素所致的普通严重伤害,必须组织对这些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3、撤离和出入控制

  在高强度辐射源意外地丧失屏蔽(如意外地从屏蔽容器中脱出)且难以回复到其安全贮存位置情况下,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受到该辐射源影响而产生高剂量率的房间或局部区域。若高强度密封源或装有放射性物质的设备发生泄漏,且造成或很可能造成某房间或局部区域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人员也必须从这些房间或局部区域立即撤离。应对撤离的房间或局部区域实施出入控制,直到采取了事故控制缓解措施或进行场所去污,使其恢复到可以接受的安全状态之后,方可解除其出入控制。鉴于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设施所操作或使用的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总活度有限,或所操作使用的放射源多为具有高安全性的密封源,发生在设施内的放射性泄漏通常不会对设施场区之外造成明显危险,因而场外通常没有必要考虑采取撤离公众的防护行动。

  4、场所的去污清理

  事故造成设施内某些场所被放射性污染后,在放射性物质泄漏已经得到可靠控制的情况下,应当迅速安排进行场所去污,去污过程中,应对所产生的固态和液态废物进行适当分类收集,以便作进一步处理或处置。若放射性污染的物理半衰期较短,较好的办法是不进行去污,而让其衰变。

  5、人员去污及对辐射损伤人员的救治

  如果事故已导致或怀疑导致人员的衣服和皮肤受到污染,最简单易行的防护行动是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采取适当的洗浴方法去污(不应将浴池浸泡或全身淋浴作为初始去污措施,因为这样处理常常会使污染扩散)、换上清洁的衣服。应当将脱下的被污染或怀疑被污染的衣服暂存起来,以便晚些时候作检测和处置。个人应当在开始清洗去污前,自行采集鼻擦样品,供可能的内污染检测之用。如果发现较高水平的皮肤污染,则应在医疗和辐射防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皮肤去污。对于受到或怀疑受到急性辐射损伤的人员,应迅速送往专门的辐射损伤医疗单位进行诊断或治疗。事故单位应向医疗单位提供就诊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或估计结果以及他们的受照情况。

  6、应急辐射监测

  应急辐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应急响应行动之一,其作用在于为辐射事故的探查、评价以及事故控制缓解行动和紧急辐射防护行动的决策提供依据。应用单位(或法人)应在其辐射事故应急计划中对应急辐射监测的方案和所用仪器仪表做出规定。为了确定辐射事故是否导致场外环境污染,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安排做适当的场外环境辐射监测。

  参考来源:百度文库、腾讯网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