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4日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发生后,可能发生次生事故和危害,对身处这些危险之中的社会公众带来生命危险或健康危害,如何临危不惧、规避危险,掌握灾难生存的能力和知识,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爆炸事故”发生后,公众需注意以下三种情况,对应做好个人防护。
1.不明危险化学品残留、污染场所
即使事故现场进行了清理,有毒易燃化学品仍可能有现场残留。公众见到不明危险化学品存在时,应迅速离开现场,避免聚众和围观,便于工作人员处理和现场疏导,避免自身的生命危险与健康损害。
2.不明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场所
尽快判断爆炸和可能化学泄漏发生的地点,远离爆炸、泄漏区。撤离方向为污染区域的上风向。
如有烟雾出现,可用任何手边的东西捂住口鼻(密织棉料、衣布等),低下身尽量躲开烟雾接触,避免停下来取个人物品,更不能打电话。
如无法撤离爆炸区域,尽可能在上风向远离爆炸中心,就地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并用敲击管道、墙壁等方式报警求救,以便救援人员能找到你所在的位置。
从大楼撤出时,不要站在窗户、玻璃门前或其他有潜在危害的区域。让出人行道或街道供急救人员或其他尚未撤离的人使用。
3.爆炸、泄露事故污染的居住或活动场所
视空气污染情况采取个体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如空气中存在一定的颗粒物污染,未见有其他气味,可佩戴简易防尘口罩;如空气出现异味,建议佩戴防尘毒复合式防护口罩。
来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供稿:职业健康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