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近期,全国各地流感高发,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预计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
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其中99%以上为甲流。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南方省份哨点医院的门急诊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南方省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可见,无论是门急诊病例还是住院严重病例中,流感都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本次流行主要毒株是甲型流感H1N1型(即A型流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我国每年流感的高发季节出现在11月到次年3月,又称为冬春流行季,也就是说每年的冬春季节流感就会反复出现,近期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总体流行强度较去年有所下降。因此,市民朋友们也不要慌。
感染甲流病毒后,潜伏期一般都在1—4天,平均为2天,以发热、寒颤、头痛、乏力、出汗和全身酸痛等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具体症状有这些:
1.高热
通常起病急,发热常在39℃以上,婴幼儿和老人也可能表现为不发热或者低热,一般3—5天可缓解。
2.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甲流全身症状重,可引起各部位的疼痛和乏力。
3.鼻塞、流鼻涕
婴幼儿比成人更常见。
4.腹痛、腹泻
少数感染的人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5.胸部压迫感
这是病毒侵袭肺部的表现,严重时要警惕病毒性肺炎的风险,尤其对于儿童和老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此外,甲流还可能引起老人和孩子出现并发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婴幼儿可能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热惊厥;学龄前儿童可能发生肺炎、心肌炎、心包炎、休克;老年人可能发生多器官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等。
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流感之外,日常的感冒以及大家熟悉得不得了的新冠病毒,都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发热等不舒服,那该如何区别呢?
日常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流感?
对于健康成人和儿童,不推荐“预防性”服用药物,建议公众尽量以接种流感疫苗、加强个人防护来预防疾病。
1.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集市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口罩要贴合面部,遮住口鼻,定期更换,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部。
2.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后,触摸公共物品后,以及饭前便后。没有流动水时,也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3.社交距离: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近距离接触和交谈,避免前往人员过于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家庭聚会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适当控制聚会人数和时间。
4.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浓度。在寒冷天气,通风时注意保暖,可轮流开窗或使用通风设备。
5.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餐具可采用煮沸消毒15-30分钟。
6.建议6月龄以上的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正常人群在接种流感疫苗后2周左右开始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体维持大约6个月,随时间的延长保护性逐渐减弱;接种疫苗后不保证不感染,但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供稿: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谢兆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