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传染病控制 > 传染病

踏春时节,野外郊游需防蜱

发布时间:2024-04-11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3月19日发布公报说,日本国内首次确认出现“蜱虫病”人际间传播。公报介绍,一名20多岁的男性医生去年4月曾接诊一名90多岁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男性患者。患者死亡9天后,这名医生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腹泻、干咳等症状,后被确诊患该疾病。医生发病前未到野外活动,也未饲养过宠物。从死亡患者和医生体内提取的病毒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病毒出现了从患者到医生的人际间传播。医生确诊感染后,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症状逐渐减轻。公报指出,日本2013年报告国内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但人际间传播还是首次出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也叫“蜱咬热”,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每年4月至10月多发,以青壮年居多。该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也可能被感染。该病在蜱虫活跃的丘陵、山区和林地频发。
  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一般要经过1~2周的潜伏期,然后突然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同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血常规检测可以发现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严重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是重要的病原传播媒介,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疹伤寒等等,还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4月至9月最为活跃。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
  切记!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墙面或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尽快就医。
  如果被蜱虫叮咬,重要的是如果可能的话,拔下来的蜱虫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以便在需要就医的情况下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信息。
  最后,提醒小伙伴们出没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请多注意!游玩后及时检查身体表面和衣物上有无蜱虫附着,回家后最好能够及时淋浴,让蜱虫无处藏身!
  要尽快去除蜱虫!勿使用蛮力,请谨记以下步骤哦:








来源:新华社、中国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检验医学等
供稿:传染病防治科
一审:缪宏阳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 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