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中枢麻痹等症状,病死率几乎为100%。
被犬等动物咬伤后,应如何处理?
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的污血;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用 75 %的酒精局部消毒;去医疗机构犬伤门诊就诊处置。
如何预防狂犬病?
1、对犬进行免疫、捕杀狂犬和野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根本性措施。
2、尽快正确处理伤口和应用狂犬病免疫制剂,防止发病。
3、高危人群可实施暴露前免疫,即未被动物咬伤前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预防狂犬病。
如何用疫苗来预防狂犬病?
到目前为止,狂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一旦被犬或其它动物咬伤、抓伤或皮肤粘膜被舔等,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疫苗注射分“4针法“和”5针法“两种,4针法即“2-1-1”程序:在咬伤后的当天接种2剂,第7、21天各接 种1剂;5针法分别在咬伤后0 (当天)、3、7、21、28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当咬伤程度较重、出血或被疑似狂犬动物咬伤或抓伤时,在注射第一针狂犬病疫苗之前先注射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高危人群暴露前的预防
对于有可能受狂犬病病毒的侵害的人群,如饲养了狗、猫的家庭的儿童;动物检疫员、兽医;狂犬病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野外工作人员、邮递员以及前往狂犬病地方流行区的人员(尤其是儿童);看护病人的亲属或医护人员可考虑暴露前预防;接种程序为0、7天和第21或28天各注射一针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咬或抓伤皮肤,或者污染粘膜的伤口而进入机体,这也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在感染动物的唾液腺内和唾液中狂犬病病毒含量极高,病毒通过动物咬或抓和舔进入另一易感机体,有些情况下,即使未发现皮肤有细微伤口亦有可能造成感染。
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
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
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病人咬了健康人并将病毒传给对方,才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直接接触狂犬病病人或病人发病前几天的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等也有传播的危险;间接接触狂犬病病人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肾)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传播狂犬病的危险性。
病畜以及被病畜咬伤的家畜肉、奶能食用吗?
不能。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可能已存在狂犬病毒,有可能在宰杀过程中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感染人。因此,疑似狂犬病的动物和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的动物的肉、奶不能 食用,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处理。
与狂犬病动物接触过的动物怎么办?
患有狂犬病的动物,狂犬病病毒主要随唾液排出体外,其被毛、粪便中并不含有狂犬病病毒。另外,狂犬病病毒在外界的存活时间并不长,可以被日光、紫外线和超声波杀灭,一般的消毒药均能有效地破坏狂犬病病毒。因此,与狂犬病动物接触的动物和人, 只要不被咬伤、不被其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污染伤口,是没有危险的。
如何文明养犬?
犬主应及时办理犬类准养证,并实行栓养或圈养,划定犬类活动、医疗、保健场所,培养文明养犬、健康养犬的社会风尚。
养犬人必须定期为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的疫苗,遛狗时要注意看管,防止咬伤人,不能让犬随意大小便,减少污染环境,建立犬与人类和谐的生活空间。
如何对家养犬(猫)注射狂犬病灭活疫苗?
新生犬(猫)3月龄第1次注射,间隔3-6个月后第2次注射,然后每年打一针,加强免疫。
兽医应认真填写免疫档案,记录免疫疫苗的种类、免疫时间,并提示动物主人下一次的疫苗免疫时间。
宠物已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后咬了人,人还用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要。由于目前狂犬病流行,如果宠物犬在注射疫苗前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在注射狂犬病疫苗之后,体内仍有带毒的可能。因此,人被注射了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犬咬伤后,仍需要紧急注射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