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学校卫生

科学爱耳护耳,让儿童生命变得有声有色

发布时间:2023-05-06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听觉在儿童学习语言、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力损失的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交往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据世卫组织估算,约有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干预,让儿童生命变得有声有色。
  儿童听力损失的成因
  1.遗传因素:约40%的儿童听力损失由遗传因素引起。证据表明,近亲结婚或亲缘相近个体产生的后代发生听力损失的概率更高。
  2.产时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
  3.感染: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失,此外脑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4.耳部疾病:耵聍栓塞(耳垢堆积)及耳道积水引起的咽鼓管堵塞(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常见耳部疾病也可以引起听力损失。
  5.噪声:长时间大音量的使用智能手机、MP3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烟花爆竹等短时间高分贝的噪声可能会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
  6.药物: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结核及癌症等疾病的多种药物,因其具有耳毒性,均可导致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对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危害
  1.影响成长发育:对于正处于听觉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听觉刺激,不仅会造成语言发展缓慢、影响吐字清晰度,还会间接对学习、认知能力等产生一定影响。
  2.增加安全风险:听力损失者的听觉敏感度降低,往往无法通过行车声、鸣笛声、警报声等来感知、判断周围环境,难以及时远离潜在危险,加上儿童本身警惕性不高,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
  3.损害大脑健康:与听力正常者相比,听力损失者每年会丧失更多脑部细胞,大脑负责处理声音及语音的区域会明显萎缩。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影响更为明显。
  4.造成社交隔离:听力损失会增加儿童的社交沟通障碍,引发隔离感、社交退缩和沮丧等负面情绪,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如自闭症等。
  科学预防听力损失,从儿童做起
  ?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规划,实施婴幼儿和学校听力筛查规划,包括免疫接种、改善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筛查和早期管理中耳炎等措施,发现问题尽早干预,避免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失。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伤的药物,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也应慎用此类药物,防止药物性耳聋。
  ?避免接触噪声。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导致噪声性耳聋,强烈的噪声对听力的损失是不可逆的。日常生活中收听音频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要让耳朵得到适当休息。
  ?不要随便掏耳朵。不适当地挖耳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的损伤和感染,引发一系列炎症。坚硬的挖耳勺还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科学饮食。避免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建议多吃锌、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微量元素,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积极参加学校团体活动。因为过度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更容易发生缺血、水肿等问题,出现听力损失。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