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消毒与杀虫

别让“菌从口入”!守护家庭餐桌,从科学消毒餐具开始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我们常常警惕餐馆的碗筷是否干净,却容易忽略自家厨房里那些朝夕相处的“隐患”——碗碟、筷子、砧板、抹布。它们看似洗净,但若清洁消毒不到位,便会悄然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日积月累,可能威胁家人健康。

  分清“消毒”与“灭菌”

  消毒:目标是杀死餐具上绝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这是我们日常家庭防护的核心,足以有效阻断“病从口入”的风险。

  灭菌:要求彻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极其顽固的细菌芽孢。这通常需要专业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多在医疗、实验室等特殊场景应用。家庭餐具做到科学消毒即可。

  筷子:缝隙里的健康隐患,材质与更换是关键

  每天入口的筷子,尤其是深受喜爱的竹木筷,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细密的凹槽。这些缝隙极易藏匿食物残渣和水分,为细菌霉菌提供绝佳庇护所。使用超过6个月的竹木筷,其霉菌滋生量会显著攀升,尤其在潮湿环境下,发霉风险更高。因此,每次使用后务必彻底清洗,并充分晾干后再放入干燥的筷笼或碗柜。为了安全,竹木筷最好每6个月更换一次,或每周用沸水煮20分钟以上进行深度消毒。若担心木质经高温煮烫易变形,可考虑表面致密光滑的合金筷或不锈钢筷(需注意不锈钢导热快,使用防烫)。

  碗碟消毒:温度与时间是硬道理

  仅靠洗洁精和流水冲洗,难以清除所有微生物,定期对碗、碟、勺子等进行深度消毒至关重要。核心在于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

  1.煮沸消毒:将餐具完全浸没于滚水中,持续煮沸10分钟以上。这是最传统、经济且有效的方法,适合耐高温的陶瓷、玻璃、金属餐具。

  2.蒸汽消毒:利用蒸锅或带高温蒸汽功能的洗碗机,让餐具在高温蒸汽中暴露5分钟以上,蒸汽能有效渗透,消毒效果佳。

  3.红外消毒柜: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确保达到规定的消毒温度并持续足够时间(通常需10分钟以上)。消毒后,餐具应干燥存放,避免二次污染。

  砧板:生熟分区,热水清洁才安心

  砧板是厨房中交叉污染的高风险区。首要原则是生熟严格分开,切生肉和蔬果务必使用不同的砧板或砧板的不同面。清洁时,简单擦拭或冷水冲洗效果有限,使用70℃以上的热水冲洗砧板,对于清除其表面及缝隙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效果显著优于仅用洗洁精或干擦。因此,使用后应立即用热水彻底冲刷,并悬挂在通风处完全晾干,杜绝水分残留导致发霉。

  抹布:厨房的“细菌炸弹”,少擦勤换是王道

  很多人习惯用抹布擦干洗净的餐具,这恰恰是卫生大忌!数据显示,厨房抹布堪称“细菌炸弹”,一块使用中的抹布细菌总量可高达数千亿,检出包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在内的多种致病菌。

  抹布自身需严格管理:每次使用后彻底搓洗、拧干、悬挂晾干,定期用沸水煮1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建议1-2个月换新),别让它成为污染源。

  小习惯,大健康

  守护家人“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对餐具卫生的重视。将这些科学、易行的消毒方法融入日常:定期更换/消毒筷子、坚持碗碟高温消毒、生熟分开并用热水清洁砧板、远离“擦碗布”并勤换抹布。看似微小的习惯,却能构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让每一餐都吃得安心、放心!




  参考资料:科普中国【用开水烫餐具,到底有没有必要?真相来了!】;央视新闻【这样洗碗可能越洗越“脏”!很多人都做错了】;消毒前沿【菜板怎么清洗?筷子怎么消毒?】(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供稿: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