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2025年4月7日—13日是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以“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为主题,早在2100多年前就有血吸虫病的流行,考古学家在马王堆汉墓里不仅发现了辛追夫人,还在她体内发现了一样令人震惊的东西——日本血吸虫的虫卵!
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吧!
一、从卵到成虫的24天
1.卵→毛蚴:随感染者、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粪便入水后孵化成毛蚴,直接钻进钉螺(唯一的中间宿主)。
2.母胞蚴→子胞蚴→尾蚴:1个毛蚴可分裂成成千上万条尾蚴!
3.钻入人体: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简称“疫水”)时,尾蚴可在10秒内刺入皮肤,开启童虫的历程。
4.童虫大冒险:入肺→进肝→定居门静脉-肠系膜静脉,长成成虫!
二、人体与虫的对抗
1.急性血吸虫病: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也可发生。常在接触疫水后1—2d左右,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脓血便等症状。
2.慢性血吸虫病:少量多次感染或急性期末治疗转入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间断性腹泻、肝脾肿大、脓血便、贫血、消瘦等。
3.晚期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若未经有效治疗,可发展至晚期,出现肝硬化后门静脉高压综合征,可出现腹水、脾大、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还可出现侏儒症。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
三、如何防治“血吸虫”
1.用“孵化法”“加藤法”“透明法”等在人和动物便便里面找虫卵;用“IHA”“ELISA”“DDIA”等方法在人和动物血液里面找抗体。
2.灭螺灭虫:氯硝柳胺“横扫”田间水道;生态改造孳生环境,让钉螺无处遁形 ;以械代畜、管水管粪,改善环境卫生。
3.人类的护盾:“清虫计划” 一粒药:吡喹酮(PQT)获批后,超亿人接受此药治疗,“批量灭虫”!
四、还有传播风险吗
阻断、消除血吸虫病的地区不代表没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复杂,局部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较高。
感染血吸虫病的人、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以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其中牛、羊等家畜在血吸虫病传播中作用最大。在有螺地带放牧,可能会使牛羊等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牛羊等粪便里的虫卵再排出入水,造成血吸虫病传播。因此,请勿在有螺地带(警示牌的地方)放牧。
供稿:急性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