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长途大巴通勤族的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5-03-21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作机会的集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住在城市周边,每天乘坐大巴车上下班。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住房压力,但也给通勤者带来了不少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天天坐大巴上下班可能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一、久坐危害:不只是腰酸背痛那么简单

  长时间坐在大巴车上,身体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这与办公室久坐其实有相似的危害。血液循环会减缓,容易导致下肢水肿,甚至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而且,长时间坐着,脊柱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此外,久坐还会对肠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二、车内空气质量:隐形的健康杀手

  大巴车车内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尤其是在高峰时段,车内人多,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能会让人感到头晕、乏力。而且,车内的座椅、装饰材料等可能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呼吸系统和整体健康都有潜在危害。

  三、颠簸与震动:对身体的慢性损耗

  大巴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颠簸路段,车身的震动会对人体的骨骼、肌肉产生持续的冲击。这不仅容易让人感到疲劳,长期下来还可能对关节、脊柱等造成慢性损伤。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就有骨骼问题的人来说,这种颠簸和震动可能会加重病情。

  四、精神压力:通勤时间的心理负担

  长时间的通勤会占用大量的个人时间,让人感到焦虑和烦躁。每天花费几个小时在上下班路上,可能会让人觉得时间被浪费,无法充分休息和享受生活,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这种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五、呼吸道传染病风险:通勤路上的隐形威胁

  在冬季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乘坐大巴车上下班还存在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车内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容易成为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温床。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麻疹、水痘等,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一)飞沫传播

  当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在大巴车上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会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周围乘客若近距离接触(通常1米之内),就可能直接吸入这些飞沫而感染。

  (二)接触传播

  车内的扶手、座椅等表面可能被病毒或细菌污染,乘客在接触这些表面后,若未及时洗手又触摸口鼻等黏膜部位,就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体内,引发感染。

  六、应对策略:让通勤更健康

  (一)调整坐姿,减轻身体负担

  在大巴车上,尽量保持正确的坐姿。背部挺直,肩膀放松,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可以准备一个腰垫,给腰部提供支撑,减轻脊柱的压力。如果条件允许,每隔一段时间稍微活动一下,比如站起来伸展一下身体,或者在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扭腰、抬腿动作,促进血液循环。

  (二)关注车内空气质量,做好自我防护

  选择通风较好的座位,比如靠近车窗的位置,方便空气流通。如果可能的话,打开车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另外,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小型的空气净化设备,或者使用口罩来过滤部分有害物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手,减少接触污染物的机会。

  (三)应对颠簸与震动,保护骨骼关节

  在颠簸路段,用手扶好扶手或者抓好座椅,避免身体过度晃动。穿着舒适的鞋子和宽松的衣服,减少身体受到的束缚和压力。对于经常因为颠簸感到不适的人来说,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减震的坐垫,减轻震动对身体的影响。

  (四)缓解精神压力,享受通勤时光

  合理规划时间,利用通勤路上的时间听音乐、广播或者学习一些知识,转移注意力,让心情放松下来。在车上可以闭目养神,进行简单的呼吸放松练习,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调整心态,把通勤看作是工作和生活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给自己一个心理缓冲期。

  (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保护呼吸健康

  1.佩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乘坐大巴车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

  2.保持手部卫生: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或湿纸巾,在接触车内公共设施后及时清洁双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

  3.注意通风换气:如果条件允许,适当打开车窗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降低病原体浓度。

  4.接种疫苗: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5.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乘客密切接触,如需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

  6.加强自身健康监测:通勤期间注意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免传染他人。

  总之,天天坐大巴上下班虽然存在一些健康隐患,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不良影响,让通勤之路更加健康、舒适。




  供稿:卫生应急处置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