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慢性病与地方病

做好这几件小事,真的能减少内耗,缓解焦虑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精神内耗与焦虑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幸运的是,科学研究已验证了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缓解压力、提升心理韧性。以下方法均基于权威期刊及临床研究,助你科学应对情绪挑战。

  1. 自然疗法:公园20分钟效应

  研究表明,每天在公园或自然环境中停留20分钟,即使不运动,也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2-10。这种效应源于自然光照射(缓解抑郁)、感官放松(如草木香气、风声)以及暂时脱离压力源的能力,类似“正念治疗”的效果。

  午休或下班后前往绿地散步,专注观察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空气。坚持一周,可降低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改善情绪稳定性。

  2. 运动干预:针对性训练优于普通活动

  一项发表于《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对比了针对性训练(如力量、耐力结合)与太极对博士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两者均能缓解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但针对性训练的可持续性和效率更高。

  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每次30分钟,可激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重塑大脑情绪调节回路。

  3. 正念减压(MBSR):调节神经与免疫系统

  一项发表于《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的准实验研究显示,参与8周正念减压课程后,受试者的焦虑水平、血压、皮质醇及炎症因子(IL-6、IL-8)均显著下降,同时觉察能力与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上升。

  正念练习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抑制压力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心理与生理健康。

  每天练习5分钟“呼吸暂停”(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快速平复焦虑。

  4. 饮食调整:“精神益生菌”饮食法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提出,连续4周摄入高纤维与发酵食品(如燕麦、豆类、酸菜、酸奶),可使感知压力降低32%。

  这类饮食调节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压力反应,并减少促炎因子。

  每日建议:6~8份富含纤维的果蔬(如苹果、香蕉、洋葱)2~3份发酵食品(如酸奶200ml),限制加工糖和超加工肉类。

  5. 主动独处:提升自主感与自由度

  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发现,主动选择独处(不与他人线下或线上交流)可降低压力感,增强生活掌控感。但被动孤独可能增加负面情绪。每日安排30分钟独处时间,用于阅读、冥想或休息,避免在此期间处理工作或社交信息。

  6. 行为干预:微习惯打破过度思考

  决策疲劳理论:减少无关选择(如固定穿搭)可保留精力应对核心任务。

  最小行动法:将任务拆解为“2分钟启动”(如只整理5分钟桌面),克服拖延。

  工具推荐:用“4-7-8呼吸法”即时缓解紧张;写情绪日记记录“触发事件→身体反应→替代反应”。

  7. 辅助技巧:感官疗愈与社交联结

  自然接触:“抱树”等行为可通过触觉刺激催产素分泌,提升平静与信任感,但需注意安全(如避免雷雨天气)。

  社会支持:与亲友面对面交流或抚摸宠物,可激发催产素,减轻心理痛苦。

  注意事项

  上述方法适用于轻中度压力与焦虑,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且影响生活,需及时寻求心理门诊或精神科专业帮助。结合个人生活习惯选择1-2种方法持续实践,比一次性改变更易坚持。

  改变始于微小行动。从今天的一次深呼吸、一顿发酵餐、20分钟公园散步开始,逐步构建属于你的抗压体系。




  来源:新华网、家庭医生在线等

  供稿:卫生应急处置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