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慢性病与地方病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知不觉伤害你的肾脏?

发布时间:2025-07-21    来源:上海卫健委     字号: | |

  一、日常习惯忌“四长”

  1.长期熬夜

  通过多种机制对肾脏造成损伤,包括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破坏睡眠周期而导致激素分泌紊乱、生长素释放肽分泌增多而引发肥胖等,最终导致肾功能减退和肾脏疾病发生。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短(每天<6小时)会显著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风险。

  2.长时间憋尿

  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风险,女性尤易患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性疾病。

  此外,憋尿时尿道压力增大,可使尿液反流至肾脏,严重时引发肾盂肾炎。

  3.长期过度劳累

  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同时,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这是肾脏疾病的重要诱因。

  4.长期久坐不动

  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脂肪组织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甚至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饮食习惯避“四高”

  1.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使血液中钠离子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下降。

  高盐饮食还会增加尿蛋白排泄,损害肾脏滤过功能。

  建议健康成人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减少咸菜、腌肉等加工食品。

  2.高蛋白饮食

  使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氮、肌酐等)增加,需经肾脏排泄,长期会引起肾小球硬化、系膜细胞增殖等结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

  建议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高糖饮食

  易引发肥胖和糖尿病,都会导致肾脏疾病。

  建议少喝甜饮料、少吃高糖食品。

  4.高嘌呤饮食

  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增加肾脏负担。

  尿酸盐结晶易形成肾结石,引发尿路梗阻,还会刺激肾脏组织,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等病理改变。

  三、使用药物“四注意”

  许多药物需经过肾脏代谢和排泄,预防药物伤肾要做到几点:

  1.勿自行购药、用药,尤其有肾脏病史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使用药物前,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肾脏的影响;

  3.若无基础心肺肾疾病,患者用药期间多喝水,促进药物排泄,减少药物在肾脏内的滞留;

  4.长期使用可能伤肾的药物时,应定期进行肾功能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损伤。

  四、保护肾脏“四提醒”

  1.保持适当饮水量

  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500-1700毫升水,少量多次饮用。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毫升,多囊肾、肾结石、反复尿路感染等尿量需保持在每天2000-2500毫升甚至更多。

  2.定期体格检查

  肾脏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包括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功能和影像检查等),有助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3.保持情绪稳定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可导致血压升高和激素分泌异常影响肾脏健康。保持情绪稳定,适当放松身心。

  4.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长期接触重金属或化学物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




  来源:上海卫健委

  供稿:卫生应急处置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