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放射与职业卫生

电镀工人的健康守护:识别和应对职业危害

发布时间:2024-11-06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电镀行业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以及美观性。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电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但这一行业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工人健康风险。

  一、电镀行业中毒事故

  1.2022年,宁波市某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发生较大中毒生产安全事故,车间员工在未确定酸碱度情况下将硫化钠直接倒入酸雾喷淋吸收塔外部的循环吸收液加药槽,发生化学反应后瞬间产生大量硫化氢,导致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引发中毒。

  2.2022年,深圳市某电镀厂工人在进行电镀污泥池清理作业时因吸入硫化氢致急性脑功能障碍,合并呼吸道异物吸入性窒息死亡。

  3.2022年,丹阳市某镀锌有限公司工人在清理电镀槽过程中因吸入氰化氢、硫化氢混合气体导致中毒。

  就像金属需要电镀来增强其耐用性一样,我们的工人也需要了解和采取防护措施,以抵御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二、电镀工艺和常见职业病危害

  电镀工艺过程一般分为三个工段:镀前处理、电镀处理、镀后处理。根据产品和镀层的不同各工段的工序有所不同,电镀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电镀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生产环境中。

  1.镀前处理

  (1) 表面修整:电镀前对镀件的表面进行磨光、抛光等处理,存在粉尘(金属氧化物、塑料粉尘等)、噪声、手传振动等危害;

  (2) 脱脂/除油:化学除油和电解除油多使用碱性溶液,存在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焦磷酸钠、硅酸钠等危害;有机溶剂脱脂使用有机溶剂,存在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三氯乙烷等危害;

  (3) 粗化:利用粗化液使塑料表面微观粗糙,提高镀层接触面,提升结合力,存在铬酸酐、硫酸等危害;

  (4) 酸洗/浸蚀:利用酸溶液去除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和锈蚀物,存在硫酸、盐酸、磷酸、硝酸、铬酸、氢氟酸等危害;

  2.电镀

  电镀过程产生的危害按照镀层材料和电镀液的不同有所区别,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1)镀层金属化合物:锌、铜、镍、铬、镉、金、银等化合物等;

  (2)酸:硫酸、盐酸、硝酸、磷酸、氢氟酸、醋酸、硼酸、铬酸等;

  (3)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4)添加剂:硫酸钠、碳酸钠、碳酸钾、磷酸三钠、硫酸铝、丙酸醇、三乙醇胺、过氧化氢、硫脲、聚乙二醇等;

  (5)氰化电镀:氰化氢、氰化物(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氰化银钾、氰化金钾等);

  3.镀后处理

  (1)钝化:使用强氧化剂或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薄膜,存在硫酸、硝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危害;

  (2)抛光:使用抛光膏对镀件进行布轮抛光,使得表面光泽、平整,存在金属氧化物粉尘(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铬等)危害;

  (3)烘干:存在高温危害。

  三、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上料、下料岗位为搬举或搬运重物、推或拉重物等高强度作用力负荷作业,存在长期持续负荷接触的危害,过长时间的负荷和/或疲劳会导致或促进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下背部;

  2.电镀过程劳动者持续站立作业姿势,长时间重复肌肉负荷可导致肌肉疲劳,长时间固定的姿势也可导致超负荷和小肌肉或肌肉群的疲劳。

  四、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多数电镀工艺有一定的温度要求,如塑料镀光亮镍需要镀液温度保持在 50℃,镀铬需要的温度是 50~60℃,氰化金钾电镀工艺温度为 50~65℃。此外,电镀工艺中镀件出入电镀液过程,以及阳极、阴极产生的气体上升的过程,会产生大量水雾、酸雾,如酸洗过程中产生的酸雾,镀铬过程中产生铬雾等,导致在夏季电镀车间呈现高温、高湿的车间环境。

  车间布局不合理,电镀区域和其他作业区域混在一起,导致电镀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其他作业岗位的人员。

  五、用人单位如何控制职业病危害?

  1.消除和替代:用无害替代有害、低毒危害替代高毒危害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2.制定物料储存、配置与输送等操作流程。

  3.设置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4.规范工作场所管理。

  5.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明确应急救援机构或组织。

  6.进行职业健康管理,如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等。

  六、电镀工人如何保护自己?

  1. 需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知悉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2.需知悉岗位配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作业时确保通风、除尘、排毒等防护设施开启,并始终保持在防护设施的有效控制范围内进行作业。

  3.需掌握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适宜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性能、正确佩戴和维护方法。作业时始终确保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 需熟悉应急救援设施及物品的设置与存放位置,并能正确使用。

  5.需积极参与和配合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如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

 

 

 

  来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供稿:职业卫生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  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