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天气转凉,却不意味着马上要换上冬装,因为还有一关要过,那就是——“秋老虎”。
一、什么是“秋老虎”?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天”出伏后短期回热的35 ℃以上的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出现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的现象。
“秋老虎”的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因此,大家要注意降温防暑。
二、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三、什么人群易中暑?高温作业类型有哪些?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易中暑,而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职业人群更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此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湿度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的原因主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 ℃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作业气温可达30 ℃,相对湿度达95%以上。
3.夏季露天作业
常见于夏季的农田劳动、野外、建筑、搬运、矿藏勘探、开采等露天作业以及军事训练等。除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的地面及周围物体等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然较高温车间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上中午前后的气温较高,易形成高温和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四、中暑类型有哪些?
1.中暑先兆
当人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
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2.轻度中暑
中暑先兆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 ℃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与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1)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
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是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2)热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
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3)热射病
多发生在身体无法调节自身体温时,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身体温度迅速升高;在10~15分钟内,体温可达到40 ℃以上。如果不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残疾或死亡。
五、三步预防中暑
1.注意饮水
在高温天气下,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
2.注意饮食
饮食尽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
3.注意避暑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果没有开启空调的条件,可寻找阴凉的地方进行避暑。
来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供稿:职业卫生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 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