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放射与职业卫生

天冷别忘通风!通风!通风!预防「乙酸甲酯」中毒,这6个环节要做好

发布时间:2024-02-23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天气转冷,许多人选择关紧门窗御寒,但在一些使用到乙酸甲酯等有毒化学物的工作场所如纺织、布匹加工等,如果不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使室内乙酸甲酯等有毒化学物蓄积,进而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认识乙酸甲酯
  乙酸甲酯(别名: 醋酸甲酯,英文名:methyl acetat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CAS号:79-20-9,分子量为74.08,沸点较低(57.8 ℃)。
  常温常压下,乙酸甲酯为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
  乙酸甲酯在工业上的应用
  乙酸甲酯主要应用于树脂、涂料、油类、油墨、油漆、胶粘剂、天那水、纤维素、皮革等的生产领域。
  
  树脂
  
  油漆
  
  皮革
  乙酸甲酯对人体的危害
  乙酸甲酯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途径吸收,进入人体后可代谢为甲醇;甲醇经一系列反应后转化为甲酸。
  工作场所通风不良可导致室内乙酸甲酯蓄积,如果防护不到位,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乙酸甲酯中毒临床症状以黏膜刺激、神经系统损害、眼部损伤、呼吸系统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典型案例
  1988年,日本学者报道一名21岁男性患者吸入含20%乙酸甲酯和20%甲醇的稀释剂蒸气。4天后出现视力下降症状,7天后全盲并出现中度中枢神经抑制、轻度肝功能损伤、轻度贫血症状。该病人经治疗约4个月后病情好转,双眼视力得以恢复。
  另一案例因持续吸入含14%乙酸甲酯的混合气体,约3个月后表现为双目失明、视神经明显萎缩,经治疗后视力仍不能恢复。
  6个环节做到位,预防乙酸甲酯中毒
  环节1:原料采购管理
  用人单位采购黏合剂、稀释剂等溶剂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挥发性组分检测报告的原件,以明确上述溶剂是否含有乙酸甲酯成分;
  用人单位在使用化学成分不明的溶剂时,应将溶剂送至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样品分析,确定挥发性组分中是否含有乙酸甲酯。
  环节2:物料储存
  物料应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物料储存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
  环节3:配制、分装、输送
  首选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工艺;
  人工配制和分装时,应在操作位置设置局部通风排毒系统(首选排风柜)。有条件时,可设置独立隔间,以保持良好通风。
  环节4:使用
  优先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工艺,避免手工作业,减少接触机会;
  应加强车间的通风(冬季时尤其要注意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在操作区域设置负压隔离间或小室;
  应在使用乙酸甲酯的岗位设置局部通风排毒系统;
  使用过程中需临时短时存放于工作场所时,应加盖密封容器;
  应在操作台面采取措施防止渗漏和吸附;
  下班前及时清洁操作台面、地面,减少乙酸甲酯二次挥发;
  沾染乙酸甲酯等有毒物质的清洁工具、废弃物料均应密封并及时清理。
  环节5:个人防护
  呼吸防护: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皮肤防护:应配备化学品防护服、衬衣、防化学品手套,选配劳动护肤剂。
  环节6:其他防护
  在醒目位置设置“当心中毒”“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毒面具”“戴防护镜”等警示标识、警示线及中文警示说明;
  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
  制定乙酸甲酯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载明各项操作过程的防护内容;
  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出现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来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供稿:职业卫生科
  一审:郑成浩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