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放射与职业卫生

带你了解电离辐射

发布时间:2023-12-19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电离辐射的全称应为“致电离辐射”,就是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的原子、分子电离的辐射。但通常称“电离辐射”,有时简称为“辐射”或“射线”,“辐射”有时也称为“放射”。如“辐射防护”也可称为“放射防护”。
  电离辐射自古以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因为它是人类的感觉器官无法感知的一种“神奇”的物质,所以直到19世纪末,人类对其性质和危害仍一无所知。直到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和翌年贝可物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之后,电离辐射究竟是什么,来自何方,有什么用途和危害才逐步被人类所认识。
  天然放射性核素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3种,加上人工制造的元素,目前所知者有107种。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相同而质量数不同的一类核素,就称之为同位素。同位素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不稳定同位素的特点就是它的原子核能自发地衰变成其他核素,并在衰变过程中放出射线,故又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序数Z在83以下的每种元素都有一个或几个稳定同位素(锝和钝除外),原子序数Z在83以上(包括Z=83)的元素则只有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可分为3类:(1)铀系、钍系和钢系3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列中共有49种放射性核素;(2)不成系列的长寿命核素,如40K、87Rb等,半衰期一般在108~1015a 
  之间;(3)宇宙射线作用于地球大气层产生的核素,如3H、14C、7Be、22Na等。
  人工放射性核素 
  人工放射性核素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的。合成方法有:反应堆中子辐照合成,从辐照过的核燃料中提取,用加速器加速粒子轰击合成以及核爆炸合成等。1934年法国科学家 F.约里奥(Joliot)与I.居里(Curie)使用钋放出的a射线轰击铝,通过核反应生成了放射性核素30P。1937年意大利 C.佩列尔(Perrier)和美国 E.G.塞格围(Segre)用回旋加速器的氘核轰击钼靶,通过核反应90Mo(d,n)99Tc合成了锝,开创了放射性核素人工制造和应用的先河。目前生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约有2000多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地质和科研等领域。
  来源:《放射防护实用手册》济南出版社,主编:赵兰才,张丹枫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