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辐射,包括太阳光。
但有一些辐射,如果过量的话,是对人体是有害的,比如:核电站的泄漏事故......
已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接受过异常剂量辐射的人,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非常多。其中,小孩比大人中招风险更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发后,当地甲状腺癌发病率比原来高了15倍,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高峰期,一度升高几十倍。
手机、电脑等产生的辐射并不会致癌这是因为手机、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等产生的是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较电离辐射弱,对人体作用也较弱,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没有关系。
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是0.02mSv,X光线检查的量是1.2mSv,胸部CT的辐射剂量6.9mSv,坐一次从北京到纽约的飞机的辐射量是0.2mSv。
所以X 光、CT、PET、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等医学检查手段,虽然是电离辐射,但辐射量很少,在安全范围内,正常的筛检并不会诱发癌症。
市面上很多防辐射“智商税”都不靠谱
辐射无色无味、无影无形,即使“中招”也难以觉察。市面上也流传着一些防辐射的方法,但其实很多都没啥用,比如——
吃碘盐、碘片
碘元素防止辐射的机制是通过摄入“稳定碘”来增加人体甲状腺内碘元素的饱和度。当“稳定碘”摄入到一定量后,放射性碘便不再会吸收,避免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进而避免放射性碘对甲状腺带来的危害。但是不能防止外照射,也不是“辐射解毒剂”,同时也不能防止放射性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
药品“碘化钾”的真正作用——主要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预防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前准备及甲状腺亢进危象。
专家提醒,“碘化钾”是治疗性用药,而非保健品。健康人群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辐射而过多服用碘化钾,反而可能造成自己的甲状腺功能紊乱。
稳定性碘片(碘化钾或碘酸钾)属核事故应急药品,有统一规格,国家实行统一监管,平时储存在指定部门。核事故情况下公众是否需要服用,要在监管部门的统一指令下在一定范围内发放和实施,非指令范围无需服用。
戴围巾、穿高领衣服/白色衣服
这种做法不能阻挡外源性辐射对甲状腺的损害,也不能阻断放射性碘进入人体,所以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在污染区内穿覆盖全身的衣服,可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污染物,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衣服并不能阻断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比如伽马射线只有经过很厚的铅板才能阻断。光靠日常衣物、围巾无法起到保护效果,因此白色衣物不能起到防辐射保护人体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想防辐射,最靠谱的方法就只有一个:
看到“辐射危险”的三叶草标识,就走开、走开、走开!
这群人要穿着几十斤重的“衣服”“防辐射”
人们在从事与核辐射相关的职业工作、接受放射诊疗等活动中,辐射源设备运行时,可能使现场人员受到照射。
放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受到应急照射或者事故照射时的健康检查,以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患者和受到过量照射放射工作人员的医学随访观察。
对于人体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我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
●从事辐射活动的放射工作职业人员,所受到的职业照射年均有效剂量应低于20毫希沃特,任一年度应低于50毫希沃特。
●辐射源场所邻近公众的受照剂量应低于1毫希沃特。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定期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放射工作人员还需要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放射的工作场所应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普通诊疗检查时,应对受检者或陪护者非受照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医生进行介入手术时,也要穿好防护衣做好防护。
参考来源 |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