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频发
特别是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季
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
容易聚集
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
作业人员贸然进入有限空间
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关于有限空间
你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这三类场所
都属于有限空间
船舱、贮(槽)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窑炉、炉膛、烟道、管道及锅炉等。
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地下管沟、暗沟、隧道、涵洞、地坑、深基坑、废井、地窖、检查井室、沼气池、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池等。
酒糟池、发酵池、腌渍池、纸浆池、粮仓和料仓等。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类别
生产企业中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类别主要有:
如进入污水井进行疏通、进入发酵池进行清理等。
如进入地下管沟敷设线缆、进入污水调节池更换设备等。
如在储罐内进行防腐作业、在船舱内进行焊接作业等。
如进入检查井和热力管沟进行巡检等。
有限空间作业
往往存在这四类风险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特别是照明、通信不畅,导致有限空间作业具有风险大、隐蔽性强、作业条件复杂以及易因盲目施救而导致伤亡扩大等特征,往往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
认清有限空间存在的风险
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
?? 中毒风险:有毒气体可能的来源包括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物质的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焊接和涂装等作业时产生有毒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及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等。
?? 缺氧窒息风险:有限空间因积聚单纯性窒息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气等)或发生耗氧性化学反应(氧含量低于19.5%),可能造成缺氧。
?? 火灾爆炸风险:当有限空间中积聚的甲烷和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以及铝粉、玉米淀粉和煤粉等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化学反应放热、撞击或摩擦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燃爆。
?? 其他风险: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坍塌等。
其中,中毒和窒息发生频率最高。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
万万不能有这些想法!
空间有限、危险无限,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认识“有限”,且安全意识薄弱。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一定要警惕这五种错误认知:
?“我”没有闻到或看到任何危险,进入没问题吧。
?“我”只是探头进去看看,不是真的要进去。
?“我”进去就看一下,很快就出来。
?“我”都检查过了,没问题了,可以不用测试仪器。
?一旦出事,捏住鼻子、屏住呼吸就逃出来了。
安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这六点要谨记
1 作业环境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2 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且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重新通风和检测后方可进入。同时,检测标准与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3 采取可靠隔断(隔离)措施
将有限空间与其他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或其他空间隔离;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或者残留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相关要求;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来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 装备准备要齐全
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与使用,作业人员必须拴戴救生绳。
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使用防爆型工具(照明)。
在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质(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佩戴隔绝式或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有毒物质浓度未知的情况下选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如长管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在有害环境性质已知且不缺氧、有毒物质浓度未超过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的情况下,选用APF大于危害因数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半面罩、全面罩等)。
在有经皮吸收物质或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全面罩、防化学品手套、化学防护服和防化学品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有颗粒物(粉尘、烟、雾、微生物)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根据颗粒物的分散度选择适合的防尘口罩。若颗粒物为液态或具有油性,应选择有合适过滤元件的呼吸防护用品。若颗粒物具有放射性,应选择过滤效率为最高等级的防尘口罩。
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护听器。
5 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
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提前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明确有限空间现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及检测人员的职责,不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6 发生事故,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扩大。
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
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
要按照事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指导问题整改,有效防范类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