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生活中常有一些密闭空间需要人进入作业,如污水池、废井、地窖、地下管道、船舱等。这些空间常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长时间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贸然进入易导致缺氧或中毒,如救援不及时或盲目施救,极易演变成“密室杀人”事件。
“密室”连环杀人
近年来,密闭空间伤亡事故频发:
2023年3月10日,安徽马鞍山市某公司6人进行罐体检修作业被困,最终至5人死亡;
2021年7月3日,浙江海宁市某公司在停产期间进行废水收集池清理作业时发生一起中毒事故,最终至3人死亡;
2021年6月18日,陕西渭南市某公司中和罐清理作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至2人死亡;
2019年4月15日,山东济南某制药厂的车间地下室管道改造,致10人窒息死亡。
2019年2月15日,广东东莞某造纸厂3人违章进入污水调节池,因盲目施救致7人死亡。
2019年1月16日,河北邯郸某公司检修锅炉,煤气泄漏致炉内4人死亡,炉外5人中毒。
“凶器”从何而来?
1.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在密闭空间中储存石油或使用涂料等,容易积聚有毒有害物质。密闭空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如生活垃圾、动植物等,腐败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
2.缺氧危害。比重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空间,氧含量不足,而导致窒息。细菌或有机物呼吸或进行焊接、加热、切割作业均会消耗氧气。
3.爆燃危害。易燃易爆气体如甲烷、沼气、油气、天然气等积聚,遇火源极易发生爆燃。
4.其他危害:如生物病原体、坠落、坍塌、触电、机械伤害、高温、噪声、溺亡、交通意外等。
“杀人密室”有哪些?
1.地下密闭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2.地上密闭空间: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粮仓、烟道等。
3.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锅炉、反应塔、冷藏车、槽车、管道、沉箱、压力容器、浮筒等。
规范进入,严防事故
不管在生产还是生活中,进入密闭空间,我们都要三思后行,确保做到以下几点:
1.进入人员了解和识别密闭空间及危害因素,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准入许可证;
2. 张贴标志并告知风险与操作要求;
3. 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再作业”的原则;
4. 现场配置呼吸防护、通讯器材、安全设备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进入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5. 进入人员和监护人员数量足够;
6. 严禁明火,严防静电;
7. 单次进入时间不可过长。
我国对有限空间作业有严格的管理要求,但仍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或心存侥幸,低估了面临的风险,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违规作业,致悲剧频发。
“密室”被困,科学逃脱
密闭空间事故90%以上都存在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的问题。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切忌盲目施救。
1.出现不适,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密闭空间;
2.不要急于尝试救援,应先确认伤员的位置、严重性及危害源;
3.尽快寻求专业救援力量的帮助;
4.现场人员保持出入口畅通,用鼓风机向密闭空间送风;
5.只有在救援设备齐全、救援人员经过培训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密闭空间施救。
面对“杀人密室”,过度自信相当于自杀,盲目救援等同于飞蛾扑火。“规范作业,理性救援”才是硬道理。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