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均有确诊“热射病”并死亡的事件,因中暑导致病重甚至死亡的事件实在是触目惊心。
那么到底哪些工作容易中暑?。中暑有什么表现?在高温作业时应如何防护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健康常识供大家参考
哪类工作更容易中暑?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等;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
??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中暑有哪些常见表现?
在中暑发生前,许多人会先出现“中暑先兆”。中暑先兆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仅有症状或虽有体温升高但低于38.0 ℃的患者,经休息后病情可缓解。仅出现中暑先兆的患者一般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体征或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异常。
一旦中暑发生,根据症状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几种类型。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及时处理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热衰竭,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 ℃,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多数患者起病急,少数有数小时至1天左右的前驱期,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体温高达40 ℃及以上,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常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是中暑先兆: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
如果是热射病:热射病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治疗的首要措施是快速降温。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可增加。当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后立即开始降温,并持续监测体温。降温目标:使核心体温在10 min ~40 min 内迅速降至39 ℃以下,2 h 降至38.5 ℃以下。
如果是热衰竭: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如果是热痉挛: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高温作业,应如何防护?
一、组织管理措施
1. 根据《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第九条,用人单位在下列高温天气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日最高气温达到39 ℃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 ℃以上至39 ℃以下(不含39 ℃),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 ℃以上至37 ℃以下(不含37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 ℃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 ℃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3. 每年6月至10月的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
4.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高温天气必需的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并加强对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的维护和管理。
5.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下设立休息场所,并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备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6. 用人单位对患有不适合在高温天气露天工作或者室内高温工作疾病的劳动者,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调整其工作地点或者工作岗位。
7. 如发现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用人单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严重者及时送医。
8. 加大对高温危害及其预防中暑的宣传力度,特别要针对农民工人数较多的建筑工地、露天作业等容易导致高温中暑的行业领域,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普及防暑降温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劳动者了解高温危害、掌握中暑的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方法,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因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造成中暑事件的发生。
二、个体防护措施
1. 保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高温天气下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放慢速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另外需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及含电解质饮料或凉水。
2. 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3. 高温作业人员工间需适量饮水,少量多次饮用。工间按作业温度和强度适量饮水,也可按出汗量补充,宜选择淡盐水。当出汗量>3L/天时,宜补充电解质-碳水化合物饮品。水或饮品的温度以10 ℃左右为佳。推荐少量多次饮用,每次200 mL-300 mL。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以补充高温作业消耗。
如何确诊职业性中暑?
从事相关高温作业的人员,工作中出现中暑症状后,可以申请职业病诊断。
申请职业病诊断(职业性中暑)需提供以下材料:
1. 劳动者本人身份证。
2. 劳动关系证明(可以是劳动合同、社保清单、工作证明、劳动仲裁书、法院判决书)。
3. 疾病诊断证明书以及相关的病情资料。
4. 事情经过说明。
5. 气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