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噪声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过程和环境中,噪声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危害之一,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引起的噪声聋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称之为“职业性噪声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控制噪声危害呢?
一、定义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是国家法定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也是我国最常见职业病之一。
二、诊断原则
根据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需要有明确的噪声接触职业史(连续噪声作业工龄不低于3年;暴露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三、诊断分级
符合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者,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和高频4000Hz听阈加权值进行诊断和诊断分级:
1.轻度噪声聋:26dB~40dB;
2.中度噪声聋:41dB~55dB;
3.重度噪声聋:≥56dB。
四、处理原则
1.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2.对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频率听阈≥65dB)应调离噪声作业场所。
3.对话障碍者可佩带助听器。
五、控制危害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可以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
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我国现阶段执行的《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规定,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小时,需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4.个体防护:需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如耳塞、耳罩、帽盔等。
5.健康监护:定期对接触噪声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否则容易听觉疲劳。有条件的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要合理安排工作以外的时间,在休息时间内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较大噪声,包括音乐,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