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一、认识手足口病:不止于 “皮疹” 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丙类法定传染病。很多家长误以为它只是 “长疹子的小病”,却不知其背后隐藏着重症风险 —— 虽然 90% 以上病例症状轻微,但少数可快速进展为致命性并发症。
病毒元凶揭秘:
致病病毒主要来自肠道病毒 A 组,其中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EV71)最为常见,近年柯萨奇病毒 A6、A10 型流行比例显著上升。不同病毒 “脾气” 迥异:EV71 神经毒性最强,是重症的主要 “元凶”;CoxA16 多表现为普通型;CoxA6、A10 感染则可能出现大疱、病后 2-4 周脱甲等特殊表现。这些病毒生命力顽强,在 4℃环境下可存活 1 年,但对紫外线、含氯消毒剂敏感,56℃加热 30 分钟即可杀灭。
易感人群与流行规律:
5 岁以下儿童是高危群体,尤其 3 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这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密切相关。成人虽多因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但仍可能携带病毒并传播给孩子。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大部分地区 4-7 月为发病高峰,南方地区 9-11 月还可能出现次高峰。
二、症状识别:从普通皮疹到重症预警的 3 个阶段
手足口病的症状具有明显阶段性,早期识别重症信号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1. 普通型(占比>90%):发热伴 “三部位” 皮疹
潜伏期多为 3-5 天,发病初期常出现低热(<38.5℃)、食欲减退、流涎等前驱症状,1-2 天后进入出疹期。典型表现为:
?口腔疱疹:舌、颊黏膜、硬腭出现红色斑丘疹,24 小时内转为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因疼痛拒食哭闹;
?足皮疹:手掌、足底、指(趾)边缘出现斑丘疹,转为疱疹后疱液少、周围有红晕,不疼不痒;
? 特殊部位:臀部、膝部、肘部也可能出疹,CoxA6、A10 感染时更常见。
普通型病例 1 周左右即可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疤痕,部分患儿病后 2-4 周可能出现脱甲,新甲 1-2 个月可长出。
2. 重型(进展期):病程 3-5 天是关键预警期
多由 EV71 感染引起,常见于 3 岁以下儿童,病程 3-5 天内最易进展。出现以下 “预警信号” 需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3 天且体温>39℃,退烧药效果不佳;
?精神异常:嗜睡、烦躁交替出现,易惊、肢体抖动;
?循环异常:心率 / 呼吸增快(婴儿心率>160 次 / 分、呼吸>50 次 / 分),出冷汗、四肢发凉;
?其他: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血糖>8.3mmol/L。
3. 危重型(衰竭期):24 小时内可致命
在重型基础上快速进展,表现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暂停、血氧下降)、循环衰竭(血压下降、皮肤发花)、昏迷抽搐等,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
三、诊断与治疗:无特效药,护理和监测是核心诊断依据:临床症状 + 实验室检查
医生结合流行病学史(接触患者、流行季节)和典型皮疹即可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需通过咽拭子、粪便等标本检测病毒核酸,或双份血清抗体滴度 4 倍以上升高。血常规检查中,重症病例常出现白细胞明显升高或降低,CRP 升高,可作为病情评估参考。
治疗原则:“四早”+ 对症支持
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遵循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原则,以对症支持为主:
?普通病例护理:隔离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约 2 周),饮食清淡易消化,口腔溃疡可涂西瓜霜或鱼肝油,皮肤疱疹避免抓挠,破溃后涂 1% 甲紫软膏;
?对症处理:体温>38.5℃用退烧药,配合温水擦浴;呕吐腹泻者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重症抢救:颅内高压用甘露醇降颅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呼吸衰竭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需特别提醒: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对本病无效,切勿滥用;利巴韦林需严格评估风险后使用,避免生殖毒性危害。
四、预防关键:阻断 3 大传播途径,疫苗不能少1. 切断传播链:管好 “手、口、环境”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粪 - 口传播、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均可致病:
?勤洗手: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成人接触孩子前也需洗手;
?消毒到位:玩具、餐具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衣物暴晒,粪便需消毒 2 小时后倾倒;
?避免聚集: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疫苗防护:EV71 疫苗是重症 “防火墙”
EV71 灭活疫苗可预防 EV71 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适用于 6 月龄 - 5 岁儿童,基础免疫 2 剂次(间隔 1 个月),12 月龄前完成接种效果最佳。接种后对 EV71 相关病例保护效力达 90% 以上,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但需注意:疫苗无法预防 CoxA16、CoxA6 等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3.托幼机构防控:重点排查隐性感染者
隐性感染者(无症状但携带病毒)占比 30%~50%,是传播重要源头。托幼机构应每日晨检,发现发热、皮疹儿童立即隔离,定期对玩具、桌椅等消毒,避免暴发流行。
五、常见误区澄清
1.误区 1:出疹就是手足口病?
需与幼儿急疹(热退疹出)、疱疹性咽峡炎(仅口腔出疹)、川崎病(持续高热伴多系统症状)鉴别,皮疹仅出现在口腔的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而非手足口病。
2.误区 2:成人不会感染?
成人可隐性感染并排毒,成为儿童的 “传染源”,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消毒手部。
3.误区 3:得过一次就终身免疫?
病毒型别多,无交叉免疫,得过 CoxA16 感染的儿童仍可能感染 EV71 型。
供稿:健康教育与促进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