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每到秋冬季节,“感冒” 就成了高频词 —— 有人鼻塞流涕,有人发烧咳嗽,不少人会随口说一句 “我感冒了”。但你可能不知道,你经历的或许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更具传染性、更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流行性感冒(简称 “流感”)。每年全球因流感导致的重症病例超 300 万,死亡人数可达 29 万 - 65 万,它绝非 “小毛病”。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流感,学会科学应对。
一、先分清:流感≠普通感冒,差别远比你想得大
很多人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从病原体、症状到危害程度,都有着本质区别。简单来说,普通感冒像 “温和的邻居”,流感则是 “来势汹汹的入侵者”。
|
对比维度 |
普通感冒 |
流感 |
|
病原体 |
多为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易变异) |
|
传染性 |
弱,多为近距离接触传播 |
强,飞沫、气溶胶均可传播 |
|
发病速度 |
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
突然,常 “一夜发作” |
|
核心症状 |
鼻塞、流涕、咽痛为主,发烧多为低热(<38.5℃) |
高烧(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反而较轻 |
|
病程时长 |
5-7 天,多数可自愈 |
1-2 周,重症者可能持续更久 |
|
并发症风险 |
极低,罕见严重后果 |
高,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甚至死亡 |
举个例子:如果早上起床只是觉得鼻子不通气,喝杯热水后能正常上班,大概率是普通感冒;但如果突然浑身发冷、头痛欲裂,体温一下飙到 39℃,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那很可能是流感找上门了。
二、流感病毒:会 “变身” 的 “隐形杀手”
为什么流感每年都会流行?关键在于它有一项 “特殊技能”——抗原变异。就像病毒每年都会换一件 “新衣服”,让人体免疫系统难以识别,之前产生的抗体也会失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
目前导致人类流感流行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最 “活跃” 的病毒,不仅能感染人,还能感染猪、鸡、鸭等动物,变异速度快,容易引发大规模甚至全球性流行(比如 2009 年的 H1N1 流感大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变异速度较慢,多引发局部流行,比如学校、社区内的小规模爆发,但同样可能导致重症。
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极强: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大量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此外,病毒还会附着在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等物体表面,若用手接触后再摸口鼻,也可能 “中招”。在流感流行季,一个患者平均能传染 1.5-3.5 人,一旦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办公室、养老院)出现病例,很容易快速扩散。
三、这些人,是流感的 “高危目标”
虽然流感对所有人都有威胁,但以下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需要重点警惕:
1.儿童:尤其是 5 岁以下儿童(2 岁以下更危险),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甚至引发抽搐。
2.老年人:65 岁以上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常伴有慢性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感染流感后可能加重原有疾病,死亡率较高。
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孕期免疫力下降,流感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还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哺乳期女性感染后也可能通过乳汁或飞沫传给婴儿。
4.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肿瘤等疾病的人,感染流感后可能引发器官功能衰竭,风险远高于普通人。
5.免疫功能低下者:比如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艾滋病患者等,他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对抗病毒,流感可能成为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得了流感,该怎么做?别踩这些 “坑”
很多人得了流感后,要么硬扛,要么乱用药,反而延误病情。正确的应对方式其实很简单,记住 “三不做、三必做”:
「三不做」:避开误区,避免加重病情
1.不盲目吃 “消炎药”:流感是病毒感染,而 “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完全没用,滥用还会导致细菌耐药。
2.不硬扛 “熬过去”:尤其是高危人群,若出现持续高烧(超过 3 天)、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硬扛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发重症。
3.不随便用 “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流感的 “特效药”,但必须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才有效,且属于处方药,需医生诊断后开具,自行购买服用可能无效,还会增加副作用风险。
「三必做」:科学处理,加速康复
1.居家休息,做好隔离:流感患者应在家休息,避免去上班、上学,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扔进带盖垃圾桶,减少病毒传播给家人和他人的风险。
2.补充水分和营养:多喝温水、淡盐水或清淡的汤羹,帮助身体代谢病毒;同时吃一些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为身体恢复提供能量。
3.对症缓解症状:发烧超过 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鼻塞、咽痛可使用生理盐水洗鼻或含服润喉糖,缓解不适。
五、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吃药,而是它
面对流感,“预防” 永远比 “治疗” 更重要。做好以下 3 件事,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
1.接种流感疫苗:最核心的 “防护盾”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很多人觉得 “去年打了,今年不用打”,但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去年的疫苗无法应对今年的病毒,所以需要每年接种。
接种时间:流感疫苗接种后 2-4 周才能产生有效抗体,建议在每年 9-11 月(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完成接种,错过这个时间也可以补种,整个流行季都有保护作用。
哪些人建议接种:除了前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教师、公交司机、商场服务员等经常接触大量人群的职业,也建议优先接种,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减少病毒传播。
2.做好个人防护:阻断传播的 “关键步”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地铁、超市、医院),以及流感流行季,正确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即可),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
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动水洗手,每次至少 20 秒(可以默念 “生日快乐” 两遍);不方便洗手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
少聚集:流感流行季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避免与有发烧、咳嗽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3.增强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的 “基础功”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让免疫系统有足够的时间 “休整”。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适度运动:选择快走、慢跑、瑜伽等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能增强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
结语:别让流感 “偷袭” 你的健康
流感不是 “大号感冒”,它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夺走生命。但只要我们认清它的 “真面目”,做好预防(接种疫苗、个人防护),得了流感后科学应对(及时就医、居家隔离),就能有效降低它的危害。
这个秋冬,让我们一起筑牢流感 “防护墙”,健健康康度过每一天!
供稿:健康教育与促进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