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6月龄到5岁儿童最容易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发病,手足口病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和重症,绝大多数患儿为普通型,无需治疗可自行恢复。极少数患儿(多为3岁以下儿童约占患者的1%),会发展为重症,出现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症状,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肺水肿和心肺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可能会危及生命。
怎么判断得了手足口病?
判断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可以从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高发季节及临床表现一一对照进行鉴别。
1.手足口病高发于6月龄到5岁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流行高峰在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为5-8月,南方地区在9-11月还有一个小流行高峰。
2.手足口病一般为急性起病,口腔疱疹溃疡,患儿表现为不愿进食或易流口水;手、足、口和臀部等出现小而独立的疱疹和斑丘疹,疱疹内液体较少;疱疹或斑丘疹一般在7~10天消失;发热一般持续4~5天。
3.需要特别注意,极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如果患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呕吐、头痛和肢体抽搐等;出现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和皮肤花白等。
4.部分病例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例报告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加强重症手足口病例监测,培训临床医生识别和报告重症手足口病例,避免低估重症手足口病疾病负担。
哪些肠道病毒会感染手足口病?毒会感染手足口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既往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为主,2016年大规模使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后,有效减少了肠道病毒71型相关手足口病的病例报告。但由于缺乏与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交叉保护,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发生了变化。目前柯萨奇病毒A组6型已成为继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其粪便、鼻咽分泌物、疱疹液和唾液等排出的病毒造成传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楼梯扶手和桌面等传播,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患者发病前几天,就可在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检出肠道病毒,粪便中的排毒时间可持续2~3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患儿怎么护理?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护理的核心是对症处理,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
1.隔离休息:立即让孩子居家隔离,避免去幼儿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避免患儿与其他儿童接触,直至所有症状消失后一周(通常需隔离14天),防止交叉感染。
2.发热管理:体温≥38.5℃,且孩子精神不佳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多饮水,有助于降温。
3.口腔护理:饮食调整:给予温凉、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酸奶、果泥。避免过热、酸、辣的食物刺激溃疡。保证液体入量:鼓励孩子多喝水。若因疼痛拒饮,可用吸管少量多次喂水,警惕脱水(观察指标:小便少、眼窝凹陷、哭时无泪)。
4.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引发细菌感染。皮疹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会自行消退。
5.密切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重症风险,应及时就医。
6.看护人员在接触患儿粪便、尿布等后要洗手,并对相关物品做好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上市。该疫苗对于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效果可达90%,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重症及死亡风险。患儿可在6-59月龄接种两剂次疫苗两剂次接种间隔为28天。由于母源抗体在6月龄以后开始下降,无法提供充分保护,为及早预防,儿童最好在1岁之前完成2剂次疫苗接种,做到早接种、早受益。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还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等,且这些肠道病毒与肠道病毒71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即使接种了肠道病毒71型疫苗,仍可能感染其他种类肠道病毒,因此平时需做好一般性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
1.勤洗手:洗手是最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方法,手足口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2.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手足口病可通过飞沫传播。
3.勤晒洗:肠道病毒最怕的是紫外线和高温煮沸消毒。
4.勤消毒:环境、玩具、餐具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5.接种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分为2针接种,接种年龄满6个月龄至5周岁之间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间隔至少28天。
家庭应如何进行消毒?
1.肠道病毒对紫外线、高温及含氯消毒剂较敏感,可根据不同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2.坚硬光滑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墙壁和地面等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干衣物、被褥等针织用品,可在清洗后阳光暴晒2小时或煮沸消毒20分钟。
3.玩具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擦干。
供稿:急性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