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传染病控制 > 传染病

五月份手足口病高发,家有萌娃的赶紧看过来!

发布时间:2025-05-15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五月春夏交替之际,气温迅速回升,发病急、传播快的手足口病,也悄悄进入了“活跃期”!家有宝贝的家长们请一定留心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这份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请快快查收!

  一、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5岁及以下儿童。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4-7月和9-11月为发病高峰。主要致病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的多个血清型,以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近年来,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主要病原。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感染过一种病毒后,仍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病毒。因此,即使曾经患过手足口病,仍需注意预防。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其粪便、鼻咽分泌物、疱疹液和唾液等排出的病毒造成传播。

  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楼梯扶手和桌面等传播,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患者发病前几天,就可在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检出肠道病毒,粪便中的排毒时间可持续2~3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警惕重症

  需要特别注意,极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如果患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持续发热: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体温大于38.5℃C并持续超过3天;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呕吐、头痛和肢体抽搐等;

  出现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和皮肤花白等。

  加强监测:部分病例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例报告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加强重症手足口病例监测,培训临床医生识别和报告重症手足口病例,避免低估重症手足口病疾病负担。

  四、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为肠道病毒71型引起,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上市。该疫苗对于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效果可达90%左右,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重症及死亡风险。 

  患儿可在6-59月龄接种两剂次疫苗,两剂次接种间隔为28天。由于母源抗体在6月龄以后开始下降,无法提供充分保护,为及早预防,儿童最好在1岁之前完成2剂次疫苗接种,做到早接种、早受益。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还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等,且这些肠道病毒与肠道病毒71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即使接种了肠道病毒71型疫苗,仍可能感染其他种类肠道病毒,因此平时需做好一般性预防措施。

  五、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01勤洗手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02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03保持室内通风

  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04避免接触感染者

  尽量避免与患者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特别是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05接种疫苗

  接种EV-A71疫苗虽然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05及时就医

  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投稿:急性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