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NTDs)是一种古老的致贫疾病,有20种疾病和疾病组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被忽视热带病。2024 年 1 月 30 日是第 5 个“世界被忽视热带病日”,宣传主题为“团结、行动、消除”。
“被忽视的热带病”中,血吸虫病、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黑热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带绦虫病/囊虫病等在我省部分地区依然有被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土源性线虫病”。
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但其生活史和蛔虫、鞭虫、钩虫一样是直接型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相同或相近,故一般把蛲虫也归为土源性线虫。
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又称似蚓蛔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人体感染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能阻塞肠管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还可进一步发展成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鼻、耳、皮肤、腹腔、肝、肾、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流行概况】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
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
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蛔虫卵污染环境,并在土壤中发育成熟。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动物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预防】
人是蛔虫病的唯一传染源,驱虫治疗尤其是开展集体驱虫,既保护了健康又消除了传染源;保护水源,因地制宜,改善饮水卫生条件,保证生活用水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蛔虫感染的重要一环。建立无害化厕所,或高温堆肥,既可防病,又能保肥增效。菜农还应避免将地里的蔬菜连根带回家里整理,以免将植物根部的大量感染期蛔虫卵散布在居室的地面上;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勿随地大便,不饮生水,吃瓜果、萝卜、红薯、甘蔗等,要做到洗净、削皮吃。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大出血。
【流行概况】
钩虫病在全国分布范围非常广泛,除北方少数高寒地区外,几乎各省(市、区)都有钩虫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农村地区更为普遍而严重,是农村中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特别在经济条件、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钩虫感染率较高。从事田间劳动的中、老年者以及女性感染率较高。
钩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使钩虫卵污染周围环境,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因赤足下地生产劳动,脚或手部皮肤与感染期幼虫接触,或因生食含有感染期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十二指肠钩虫也可经口感染。有的地区曾有因生食凉拌蔬菜而暴发家庭急性感染的现象。钩虫幼虫也可经母乳传给婴幼儿,或经胎盘侵入胎儿,但比较少见。
【预防】
由于钩虫生活史简单没有中间宿主,人是钩虫病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对钩虫感染者驱虫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保护健康又消除传染源。加之目前常用的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驱虫药物不仅对成虫有效,且对幼虫、虫卵均有一定作用,所以驱虫治疗,特别是群体化疗,能明显快速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从而减轻虫卵对外环境的污染,减少再感染机会,对控制钩虫病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强粪便管理是切断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可结合创建卫生、文明城(镇)活动,因地制宜建造各种无害化厕所,但必须注重规范使用和进行有效管理,以免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防病目的。提高改水普及率,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也是预防钩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勿随地大便、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生食瓜果和吃凉拌蔬菜要反复清洗,尤其要改变赤足下地劳动的不良习惯,这些是预防钩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此外,可合理安排农活,清晨待露水干后或傍晚进行劳作。
鞭虫病
鞭虫病是由鞭虫(毛首鞭形线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等处所引起的疾病。
轻度感染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重度感染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甚至贫血及直肠脱垂等症状。
【流行概况】
鞭虫感染分布范围遍及全国,与蛔虫的分布较一致,但感染率相对不如蛔虫高。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地区感染率一般远较南方地区为低。
鞭虫病是农村地区常见的主要肠道寄生虫病之一。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一般儿童的感染率高于成人,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鞭虫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使鞭虫卵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期虫卵。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
【预防】
鞭虫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驱虫治疗尤其是开展集体驱虫,既保护健康又消除传染源。保护水源,因地制宜,改善饮水卫生条件,确保生活用水的清洁卫生,是预防鞭虫感染的重要一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勿随地大便,不饮生水,生吃瓜果、萝卜、红薯、甘蔗等,尽量做到洗净、削皮吃。
蛲虫病
蛲虫病是由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引起的疾病。雌虫的产卵活动可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感染,若有异位寄生时,则可引起严重后果。
【流行概况】
蛲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国内感染也很普遍。儿童显著高于成人。蛲虫感染还具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分布特点。
人是唯一传染源。因为其生活史简单,成虫寿命较短,儿童多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尚未养成,故重复感染十分普遍,但其对多数驱虫药物敏感,所以本病的特点是易治难防。
主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3种。
1.自身感染 由于蛲虫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体不需经过人体之外的环境发育,感染期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蛲虫卵在患者指甲内或皮肤上可活10天,在室内可存活21天,因此,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取食物,均可将蛲虫卵带入口中,造成患者反复感染。
2.接触感染 患者通过被虫卵污染的手,再污染玩具和日常用品,或者通过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室内家具和地面上的蛲虫卵,使其他人因接触虫卵而感染,因此,接触传染是集体机构和家庭传播本病的重要方式。
3.吸入感染 散布在外界的蛲虫卵因比重小,可被动飞散到空气中,或附着在飞扬的尘土中,随着人的呼吸将虫卵吸进体内,使人感染。
另外,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因温度、湿度适宜而孵化,逸出的幼虫可能再钻入肛门到达肠内发育为成虫,引起逆行感染。
【预防】
根据本病特点,在采用驱虫治疗患者的同时,日常生活要注意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教育儿童养成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可杀死蛲虫卵。
供稿:传防科
一审:郑成浩
二审:詹文青
三审: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