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法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地对臭虫的报道屡见不鲜。
今年10月3日,法国议员马蒂尔德·帕诺(Mathilde Panot)于法国国民议会上反映虫灾问题。她手持装有臭虫的小玻璃瓶,称它们“把数百万受害公民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噩梦”。她说,法国人为此睡眠不足,成日疑神疑鬼,社交也受到影响,“一股恐慌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
据相关报道,2023年以来,臭虫又开始在欧洲、北美、澳洲等地重新崛起,成为一种难以根除的害虫。据统计,法国大约11%的家庭遭遇过臭虫困扰,英国的除臭虫订单量同比增加了65%,美国的臭虫投诉量也上升了81%。
此外,臭虫不仅在欧美各国造成危害,也扩散传播至亚洲地区。根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仅在首尔就已经出现至少23例臭虫出没事件,并在韩国引发了一场“臭虫危机”。另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市民家中的床或沙发有发现臭虫的存在。虽然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表示暂无迹象显示臭虫问题在社区扩散,但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认为香港特区政府有必要加强防范,应针对高风险国家的航班进行检查等措施,以保护香港公共卫生及旅游业。
那让欧亚各地民众如此恐慌的臭虫究竟是什么呢?
臭虫,又名床虱、壁虱等,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的昆虫。其虫体呈扁平椭圆状,无翅,体小(一般体长4~5 mm)。据报道,全球有记录的臭虫有七十多种,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仅有2种,即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这两种臭虫在我国也均有分布,也曾经是我国的“四害”之一。
臭虫引起人们的害怕与恐慌主要在于其让人难受和难缠。
据研究表明,臭虫的若虫和成虫均需吸食人血才能发育和繁殖。而被臭虫叮咬也不像被蚊虫叮咬的情况。因为一般情况下,也是少数几只蚊虫同时进行叮咬;而臭虫叮咬,经常是多达十几只到几十只一起叮咬。大多数人被臭虫叮咬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免疫反应症状。且臭虫多在夜间活动,因此,被臭虫侵扰常会引起人们的焦虑和失眠,还会进一步导致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对精神造成极大损伤。
虽然目前尚未有臭虫传播疾病的报道,但在臭虫体内检测到了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菌。热带臭虫体内和粪便中均发现了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实验室条件下证实温带臭虫可以携带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并在小鼠间可传播恰加斯病。因此臭虫仍有成为传染介体的可能性。
此外,因臭虫体小,喜阴暗隐蔽,有抗药性,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具有一定的扩散能力和很强的繁殖能力等。这些使得臭虫成为最难防治的城市昆虫之一。在美国,平均每个被臭虫侵染公寓防治费用在500美元以上。据估算,澳大利亚因臭虫再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亿澳元,其中包括防治费用、家具和生活用品重新置换以及被臭虫叮咬后的治疗费用等。据《世界报》援引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局的一份报告称,要除掉臭虫,所有法国家庭共计每年需要花费2.3亿欧元。
在难以彻底灭杀臭虫和在臭虫的不断侵扰之下得不到良好的休息的情况下,人的精力和体力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并进一步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应当警惕和防止臭虫入侵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