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传染病控制 > 传染病

不要让钩虫病“钩”住你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钩虫病是由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大出血。
  一、流行概况
  (一)分布
  钩虫病在全国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各省(市、区)都有钩虫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农村地区更为普遍而严重,是农村中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特别在经济条件、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钩虫感染率较高。从事田间劳动的中、老年者以及女性感染率较高。
  (二)传染源
  钩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使钩虫卵污染周围环境,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因赤足下地生产劳动,脚或手部皮肤与感染期幼虫接触,或因生食含有感染期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十二指肠钩虫也可经口感染。有的地区曾有因生食凉拌蔬菜而暴发家庭急性感染的现象。钩虫幼虫也可经母乳传给婴幼儿,或经胎盘侵入胎儿,但比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
  (一)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   感染期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疱疹,有的1~2天变为含淡黄色液体的小水泡,如搔破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并可有腹股沟和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及疼痛。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皮肤嫩、薄处,也可见手、足背部等,俗称“粪毒”、“粪疙瘩”等,一般经结痂、蜕皮而自愈。
  2.呼吸道症状   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有的病人可出现荨麻疹。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上述症状一般经数日至1~2个月消失。
  3.幼虫亦偶可移行至其他组织器官如肝、眼等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二)成虫致病
  1.消化道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障碍。持续性、弥散性腹痛为常见症状,以上腹部和脐周最为剧烈。其他还有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重度感染者还可出现黑便和营养不良等。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泥土、粉笔、炉灰、煤灰、木炭、破布等,这种喜食异物的现象称“异嗜症”。
  2.贫血   钩虫对人体产生的严重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钩虫的成虫咬附在病人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啮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另外,因小肠黏膜的出血及引起的大小溃疡和炎症的改变,阻碍了营养成分的正常吸收,致使贫血更加严重。
  三、预防
  减少和控制钩虫病必须坚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消灭传染源
  由于钩虫生活史简单没有中间宿主,人是钩虫病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对钩虫感染者驱虫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保护健康又消除传染源。驱虫治疗,特别是群体化疗,能明显快速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从而减轻虫卵对外环境的污染,减少再感染机会,对控制钩虫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改水改厕
  加强粪便管理是切断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可结合创建卫生、文明城(镇)活动,因地制宜建造各种无害化厕所,农业生产时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给农作物施肥。提高改水普及率,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也是预防钩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广泛宣传普及钩虫病防治知识,使人们了解钩虫病的危害性、传播方式、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勿随地大便、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生食瓜果和吃凉拌蔬菜要反复清洗,尤其要改变赤足下地劳动的不良习惯,这些是预防钩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0168 闽ICP备1100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