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传染病控制 > 艾滋病

消除三病传播丨“ai”的传递,并非益事

发布时间:2025-05-14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字号: | |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来之不易。母婴健康更是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事。

  “‘艾’不会消失,但会转移。”说的就是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在妊娠、分娩或哺乳时,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此外,乙肝、梅毒都可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

  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简称“艾梅乙”)的女性怀孕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可能会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有重大意义。数据显示,未干预的HIV感染母亲,婴儿传播风险高达30%~45%;梅毒未经治疗可导致25%死胎率;而我国母婴传播阻断率已达98.7%,但偏远地区仍有漏筛漏治。

  了解“艾梅乙”预防知识,从根源阻止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1、“艾”什么是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称为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而致命的传染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目前无法治愈,感染后需终生接受抗病毒治疗。该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让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最终因为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2、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传染源特定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即感染艾滋病病毒并处于妊娠期、分娩期、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可以是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即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

  (1)宫内传播:妊娠期间,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宫内传播约占母婴垂直传播的25%~38%。妊娠晚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较高。有研究显示,不同妊娠期母婴传播率不同,妊娠0~14周约为1%,妊娠14~36周为4%,妊娠36周至分娩为12%。

  (2)产程传播:在分娩过程中,胎儿与带有艾滋病病毒的母血和宫颈、阴道分泌物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大约1/3的母婴传播发生在产程中。目前认为,产程中发生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最大。有研究发现,分娩过程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8%~12%。

  (3)产后传播:产后哺乳也是母婴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艾滋病感染母亲通过产后哺乳将艾滋病传播给婴儿,母乳喂养是造成产后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乳喂养一年后,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为10%~20%。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同喂养方式及持续时间有关,产后3个月内,混合喂养的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高于纯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3、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

  艾滋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特别是对妇女、儿童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一些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成倍增加,艾滋病流行成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通常在出生后1岁内出现症状,1/3在1岁内死亡,50%在2岁内死亡,平均存活期约是7年。

  4、如何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①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开展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尽早发现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②为HIV感染孕产妇提供常规的孕产期保健、指导和随访服务,提供安全性行为指导,进行艾滋病相关症状体征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监测,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开展营养、婴儿喂养指导与支持,动员住院分娩,进行性传播疾病、结核等的筛查、预防、治疗和管理,了解并治疗肝脏疾病,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家庭防护指导以及综合关怀等服务。同时进行临床和免疫学评估,密切观察HIV感染孕产妇的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确定孕产妇的艾滋病临床分期,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了解其疾病进展状况和免疫水平等,为采取适宜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以及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③孕期、分娩期及产后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减少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危险。

  ④动员住院分娩,保证HIV感染孕产妇安全分娩。

  ⑤对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进行婴儿喂养的科学指导与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母婴传播,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让我们用科学与关爱,为每一位母亲和孩子撑起保护伞。




  参考图书: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投稿:艾滋病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1851 闽ICP备11009988号

联系方式:0591-63039912 | 隐私保护